-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1
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去除纳米颗粒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实验利用填充有吸附材料的等离子体反应器对含有大量纳米颗粒物的蜡烛燃烧后的气体进行净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活性氧化铝球的吸附效果最好;2)蜡烛燃烧后的颗粒物粒径范围在6~85 nm之间;3)当放电频率为50 Hz时颗粒物总量的去除效果最高,可达65.27%;4)颗粒物总量去除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下降;5)放电结合吸附对纳米颗粒的去除率远高于单独放电和单独吸附。
关键词:纳米颗粒;等离子体;DBD;吸附;去除率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technology to remove nano particles
Abstract: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reactor filled with adsorption material were used to remove nano particles from gas after candle burn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Activated alumina balls have the best adsorption effect.2)After the candle burning ,the particle size range is between 6 ~ 85 nm;3)When the discharge frequency is 50 Hz ,the removal ratios of total particulate matter is highest, can amount to 65.27%;4)The total particulate matter removal ratio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flow rate ;5)The removal ratio of discharge combined with adsorption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discharge and adsorption alone.
Keywords: Nano particles; Plasma; DBD;Adsorption;Removal ratio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类环境污染严重地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随着我国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资源,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
其中,大气污染问题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在生活中都能切身地感受到空气污染给我们生活,出行带来的困扰。我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气污染的例子。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就是空气中的颗粒物急剧上升的关系。颗粒物急剧上升也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更容易造成各类事故,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就越大[][]。按照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可以将颗粒物分为粗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
颗粒物除了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外,还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其中纳米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
纳米颗粒物被定义为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 nm的颗粒物。由于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对应的比表面积就越大,因此也更容易吸附一些有害物质。PM2.5和更细小的颗粒物能够深入到肺部的肺泡中,最终穿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循环,对机体造成更大的损害[]。Weichenthal等人研究了室内的纳米颗粒物与儿童哮喘的关系,发现纳米颗粒物会刺激身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有可能提高哮喘的发病率[]。总的来说,纳米级颗粒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全方位的,包括了遗传突变、哮喘、肺气肿和肺组织纤维化等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脑病及皮肤病等[][]。纳米颗粒物在其他方面可能还具有许多未知的危害,因此,对于去除空气中纳米颗粒物的相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一种能够简单高效去除纳米颗粒物的技术方法,降低纳米颗粒物对人体及环境的危害。
1.2. 研究现状和分析我国目前传统的颗粒物处理方法主要有静电除尘,旋风除尘,布袋除尘等,其中静电除尘占国内除尘市场的75%以上[]。
1.2.1. 静电除尘法
静电除尘法主要是依靠电场对颗粒物进行荷电,并通过电场吸附的方式除尘。其主要过程有电晕放电、气体电离、颗粒荷电与收集,极板清灰等。在电晕区,颗粒物会因为相互碰撞而被荷上负电荷,带负电的颗粒物会在电场力作用下,快速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