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第一课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 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 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 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 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 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 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 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 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 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O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浮阳柴桑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浮阳柴桑 (今江西龙江)人。青壮年时,有过建功立业 的抱负,后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 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四十一岁时弃官 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陶渊明现存的作品,大都写于归隐之后, 有诗一百六十多首,辞赋散文等十多篇。在这 些作品中,作者写农耕劳动,写与农民的交往, 写农村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着力表现了自己 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情意真切,格调清 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称为“田园诗” O 有《陶渊明集》。 按节奏诵读诗歌: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原来是自己保留着 一颗远离俗世的心。 这几句语言朴实, 却道出了他自己的 心境和圭活的真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 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 “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悠闲、 ■ —— 31! 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改成“望”不好, “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 将 而是在采菊之问秃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 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的 观情感(采菊的悠闲自得)与 市由美景)融为一体, 始利截然不岛—-S 山气日夕悔 飞鸟相与还。 (写南山美景) 山中的落日,回巢 山中的落日, 回巢 的飞鸟,都显得那 样美妙,诗人从中 体会乐趣。而飞鸟 归巢自然勾起了诗 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欲辨已忘言(总结全篇、您主旨) 欲辨已忘言 (总结全篇、您主旨) 由山中之 景领会到人生 真谛,但诗人 并未明辨。世 界上美好的东 西往往是无法 用语言表达的, 只能用心灵去 感受它。 王撷^板*指 作者通过田园生 活的描写,表现了远. 害世俗生活的悠因句 得的心境,表达了淡 治名利,不与世俗同 流合污的思想成精, 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酎花溅阔,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报万会。 6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 字 子美 号 少陵野 老 朝代 杜甫 唐 评价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作品风 格代表作 品 作品风 格 代表作 品 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 主;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 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 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写作皆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诗人杜甫得知唐肃 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后,不顾安危投奔唐肃宗而来,想 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 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的首都长安 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第 二年(757年)暮春,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 ,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诗人的痛苦和伤感。诗人触 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 五言律诗一《春望》。 mgI i mg I i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 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 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 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 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1.题目中的“望统领了哪几句诗?这几句诗写 景的角度是如何变换的?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 由满城到花鸟。 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了诗人 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底的哀愁。“白发”为愁所致, “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 则更增一层悲哀。 ▲合作探究 1 .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 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这一手法, 试作简要分析。 “国”是指都城,即长安一是政治、经济、文 化的中心,其繁华热闹可以想见。但是,目前的 长安,惟有山河存在,这不就意味着过去的繁华 都城己被叛军糟蹋殆尽,剩下的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5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21233020001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