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并掌握两首诗歌中所使用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歌的主题。 审美鉴赏与创造 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惠特曼、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 解读诗歌的意象、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屏幕呈现两位诗人的诗歌名句,请选出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港口。(惠特曼《草叶集》) 我悠哉游哉邀请我的灵魂,弯腰闲看一片夏天的草叶。(惠特曼《草叶集》) 在梦和醒的缝隙里,有一封巨大的信正徒劳地往里面拥挤。(特朗斯特罗姆《夜曲》) 断折的白桦挺立着,象一个腐烂的信条。(特朗斯特罗姆《穿越森林》)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自己之歌》与《树和天空》,学习这两位杰出诗人的作品,方式为群文阅读。 2.文学常识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他出身农家,曾做过教师、编辑。1838年至1839年期间,惠特曼主编报纸《长岛人》。1855年《草叶集》第1版问世,共收诗12首,最后出第9版时共收诗383首。《草叶集》是惠特曼诗集最重要的著作,得名于集中这样的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体现了诗人的民主思想。诗集中的诗歌便像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们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惠特曼还著有:《给一个遇到挫败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又名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同时,他也是一位心理学家。1949年,在杂志《当月桂树生长之时》上发表第一首诗。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2007年获加拿大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作品多短小、精炼,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特朗斯特罗姆的主要作品集有《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等。 3.题解 ⑴“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自己之歌》共52节,这里选的是第31节。 ⑵“树和天空”言简意赅,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对象;同时,“天空”为“树”提供了背景,意象鲜明,给读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间。 二、文本研习 学习任务一:概括内容 自由读两首诗,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诗歌每一部分的内容。 预设:《自己之歌》——第1节,“我”对世间万物平等以待;第2节,“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第3节,“我”不受拘束且无所不能。 《树和天空》——第1节,树在雨中获得生机;第2节,树在等待成长的时机。 学习活动一:探究意象 喜欢一首诗,需要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可以关乎修辞,这个理由可以关乎表达技巧,这个理由也可以是句式……这些理由使得文字更动人。在我们今天阅读的两首诗中,有很多动人之处是相似的,请同学们细读文本,找一找两首诗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并分析。 预设:表达技巧——意象(诗歌中的意象差不多就是一个个景物,因为这些景物都是诗人精心挑选的,也就成了寓意之象)。 《自己之歌》中的意象: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火成岩、爬虫、大的怪物、鹰雕、峻蛇等。 《树和天空》中的意象:树、雨、我们、果园里的黑鹂、雨、 晴朗的夜晚、雪花(将来)。 共同特点:两首诗中的意象自然色彩浓郁,都具有独特性,展现了生命的美丽,揭示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密切关联,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这些意象构筑了独特、奇异的意境。 情感: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在两位诗人的眼中,大自然是美好的,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是神圣的,未来美好可期。 诗歌都是通过具体感人的意象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我们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抓意象,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寄予在其上的思想感情。 学习活动三:分析手法 小组合作探究,两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第一二三组探究第一首,第四五六组探究第二首。 预设:表现手法——象征 《自己之歌》:诗歌中的“我”,表面上似乎是诗人自己,实际上是诗人在借用“自己”二字表现一个大“我”,即改造大自然、开拓新大陆、建设新大陆的美国广大的劳动群众。诗中的“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具体的“我”,二是象征群体的“我”,“我”是一个综合形象。诗人置身于劳动者之中,诗中的“我”也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