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蠕形住肠线虫 Department of Human Parasitology, Medical College,Shandong University ZhouHuai-yu 第一页,共二十四页。 1. 蛲虫成虫与虫卵形态、生活史、致病及实验诊断方法。 2. 旋毛虫成虫及幼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及实验诊断方法。 [教学要求] [重点难点] 1. 蛲虫虫卵的形态特点,蛲虫生活史特点、致病及实验诊断方法。 2. 旋毛虫的生活史特点、致病及实验诊断方法。 第二页,共二十四页。 简介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又称蛲虫(pinworm ),可以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 本虫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较为普遍,儿童感染率在40%-70%以上,儿童多于成人、城市多于农村,特别是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最多 [教学内容] 第三页,共二十四页。 一、形态 1. 成虫(Adult Pinworms) 细小,乳白色,线头状 ♀大,8-13mm,尾直而尖细,生殖系双管型 ♂小,仅2-5mm,尾卷曲,有交合刺一根,生殖系单管型 第四页,共二十四页。 蛲虫头部结构 头端角皮膨大,形成 头翼 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咽管球 第五页,共二十四页。 2. 虫 卵 55×25μm; 一则较平,一则稍凸,柿核状; 无色透明; 壳厚,分脂层(内)→壳质层(中)→蛋白质膜(外) 内含一幼虫。 第六页,共二十四页。 二、生活史 1.寄生部位:主要为回盲部 2.感染阶段:含蚴卵。雌虫在肛周皮肤产卵,虫卵发育6小时即有感染性 3.感染途径:经口。儿童经肛门→手→口方式造成自身反复感染,也可污染衣裤、被褥或玩具、食物等而使他人感染(经口、吸入) 4.食性:以肠内容物、组织和血液为食 5.成虫寿命(♀):1月。♀产卵后可进入生殖系统,如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造成异位寄生 第七页,共二十四页。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三、致病 1. 主要致病:肛周搔痒及继发性炎症 症状表现:烦躁不安、失眠、夜惊、夜间磨牙等 原因:♀产卵活动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搔痒及继发性炎症 2. 异位寄生:严重。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较为常见的是由于雌虫侵入阴道后而引起的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等。 如在腹腔、腹膜、盆腔、肠壁组织、输卵管等部位寄生,也可引起以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病变。 蛲虫性阑尾炎 第九页,共二十四页。 四、实验诊断 1. 透明胶纸法或棉签拭子法:查肛周皮肤,要在清晨便前和洗澡前检查;阴性要连查2-3次。 2. 夜间患儿睡后,如果发现睡觉不安,用手搔抓时可查肛周成虫。 五、流行 1.感染城市多于农村、儿童多于成人,特别是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最多。 2.病人和带虫者是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是肛门-手-口直接感染+人群的间接接触感染;蛲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室内一般可存活3周左右。 另有接触和吸入感染,逆行感染尚待证实。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六、 防治原则 普查普治 加强个人公共卫生:如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等;加强室内特别是幼儿园的教室、寝室和玩具、衣被的消毒。(0.05%碘液1小时可使虫卵全部死亡) 药物治疗:阿苯米唑(100-200mg/次,隔周1次,连续3次)、甲苯米唑、噻嘧啶等。蛲虫膏、龙胆紫涂于肛周有止痒杀虫作用。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简介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简称旋毛虫(Spiralworm) ,由其引起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trichinosis )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之一。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严重感染常致人死亡。旋毛虫的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小肠和肌细胞内,多种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 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 第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1.成虫 线状,微小, ♀3-4mm ,♂1.4-1.6mm 咽管长,占体长1/3~1/2,其背侧有一串杆细胞组成的杆状体,杆细胞呈圆盘状,每个杆细胞内有核1个,位于中央 一、形态 第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2.幼虫囊包 寄生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的幼虫,长约1mm,卷曲于梭形的囊包中,称之为幼虫囊包,其纵轴与肌纤维平行。一个囊包内通常含1~2条幼虫。 第十四页,共二十四页。 二、生 活 史 学习要点: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在小肠,幼虫在横纹肌内 感染阶段:幼虫囊包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吃了活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 致病阶段:幼虫、成虫 诊断阶段:幼虫及囊包 成虫寿命:♀1~2个月 生活史特点: 成虫和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在发育和完成生活史过程中,无外界的自由生活阶段,但必须通过吃不熟的肉,才能更换宿主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