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 新城道中(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课堂实录】 新城道中(其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回顾作者生平,了解创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精彩句子并揣摩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 【教学重点】品读诗歌意境 感受作者情感与豁达胸径。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赏析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利用语文晚自习时间,给学生时间预习课文。 具体要求: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2、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并扫清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及苏轼我们会想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与从容。 也会想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哀婉与忧伤; 更会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旷达与豪放; 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新城道中》(其一)看看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苏轼诗词名句,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更好地回忆、了解苏轼做铺垫。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回顾作者生平,了解创作背景,学会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精彩句子并揣摩诗歌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情感、探究其产生的原因,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 (学生活动: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更有目的性,更有效的进行学习探究。 三、预习检查:同学活动,交流预习成果: (一)通过预习谁能介绍一下苏轼生平? 学生活动:主动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教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判断是否进行超链接补充展示完整答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对诗、词、歌、赋、书法、医药、禅理、哲学等均有涉猎,学识广博,尤其在诗坛、词坛、散文上更是成就卓越的大家。与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 、王安石、苏洵 苏辙、曾巩 并称“唐宋八大家”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 “苏黄米蔡”宋四家 (二)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春,苏轼正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新城在杭州西南,为杭州属县。作者自富阳赴新城途中,饱览了秀丽明媚的春光,见到了繁忙的春耕景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预习,课上交流苏轼简介,来知人论世,更好地解读文本。 四、初读感知正音: 新城道中(其一)苏 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要求:读准字音,找准节奏。 絮帽(xù) 铜钲(zhēng )篱笆(lí ba ) 西崦(yān ) 饷春耕(xiǎng ) (学生自由朗读后主动朗读,其他同学正音,齐读强化重点字词) 教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指导,展示重点字词。 五、读诗理韵: 再读诗歌注意停顿,找同学朗读进行指导,学生互评并体会朗读。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读诗歌强调重音的突出与韵味的把握。 找到同学体会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体会然后齐读体会。 要求:注意舒缓、体会重音、把握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内涵,走入诗歌为解读诗歌做铺垫。 读诗通意: 要求:请同学们参照课下注释,朗读诗歌疏通诗意,并用简单概括诗歌所写主要内容。 (可抓住每一联主要描写景物来概括) 学法:学生自主朗读探究,主动交流展示。 参考答案:东风吹雨晴 晴云飘山岭 初日挂树头 野桃含笑 沙柳自摇 农人闹春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抓住诗歌典型意象,主要事物来梳理诗意。 读诗赏境 要求: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择你最喜欢一联诗赏析诗歌意境(可从修辞或描写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 学法:学生主动赏析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教法: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点拨,利用超链接展示答案。 参考答案: 1、首联赏析(1)首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东风”好像知道我打算到山里去似的,特地为我吹散阴霾,使得阴雨连绵的天气突然放晴了。一个“知”字生动形象而富有情趣,把“东风”写成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知己,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