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PAGE 1 —
PAGE
【课程标准】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强调“势”的含义,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二、过程与方法
?用所学功的概念推导重力做功与路径的关系,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学情分析】
1.认知特点:高一学生开始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过渡,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图片画面来支持。 2.知识储备:在初中时学生已经接触过重力势能的概念,但只是处在对重力势能、以及重力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的定性分析上,通过前三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学习了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知识讲解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3.学生能力:我所教的班级基础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但对于多数孩子来说思维还是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研究、学习能力。
评测练习
预案:
A1、沿高度相同,坡度不同,粗糙程度也不同的斜面向上拉同一个物体到顶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沿坡度小,长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B、沿坡度大,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C、沿坡度长,粗糙程度大的斜面上升克服重力做的功多
D、以上几种情况下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A2、 若物体m沿不同的路径I和II从A滑到B,如图所示,则重力所做的功为( )
A.沿路径I重力做功最大。 B.沿路径II重力做功最大。
C.沿路径I和II重力做功一样大。 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A3、如图所示,桌面离地高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桌面高为H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为零势能的参考平面,则小球在图示位置处的重力势能 ( )
A、mgh B、mgH C、mg(H+h) D、mg(H-h)
学案:
A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恒大于零 B、重力做功的多少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C、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
B2、关于重力势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是一个定值 B.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C.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0
D.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
B3、井深8m,井上支架高为2m,在支架上用一根3m长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的物体,则物体的重力势能是(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 )
A.100J B.700J C.-100J D.无法确定
C4、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50J,则( )
A.重力做功为50J B.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50J
C.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小50J D. 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是50J
C5、在排球比赛中,某运动员用400 N的力把质量为270 g的排球从2.8 m的高度扣向对方的场地内.在球被扣到落地的过程中,重力对他所做的功是多少?排球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g取10m/s2)
【观评记录】
表一:物理课堂学生不正当行为观察表
观察对象: 学生
观察项目
出现该表现的百分比(%)
100
80-100
50-80
20-50
20以下
不当
行为
违纪说话或吵闹
√
上课时随意走动
√
不适宜地使用器材或材料,甚至损坏
√
动作侵扰其他同学
√
故意不听从指挥
√
拒绝参加学习活动
√
凝神发呆,沉默寡言
√
看与本课学习无关的书籍
√
做小动作
√
睡觉
√
表二:教师物理课堂理答情况观察表
观察对象: 教师
理答方式
计数
总计
以语言肯定、鼓励或称赞学生
4
4
以语气、眼神、手势表示认可
4
4
直接否定
0
0
反问
2
2
追问
2
2
提示
2
2
代答
0
0
重复问题
0
0
解释学生的错误
2
2
打断学生的回答
0
0
重复学生的回答
2
2
不理会学生的回答
0
0
鼓励提问
3
3
表三:教师教学环节观察表
观察对象: 教师
评价导向
类型(√)
效果
A
B
C
导入
方式
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实际。
□直接导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音乐_京韵京腔自多情——京剧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音乐_京韵京腔自多情——京剧艺术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实验室制氯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实验室制氯气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化学_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化学_金属钠的性质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思想政治_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思想政治_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生物_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重力势能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思想政治_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思想政治_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物理_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物理_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语文_赤壁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语文_赤壁赋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数学_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高中数学_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教学课件设计.ppt
- 高中英语_The city of the Future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