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于战乱年代,长大后积极抗金,主张北伐,恢复中原。他的词慷慨悲壮,风格豪放,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以豪放为主,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诗歌朗读;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理解诗意;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合作探究;1.上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上片写少年登高远望,气壮如山,不知愁为何物。
2.词人少年时有没有愁?
少年时没有愁,所谓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作者登上高楼,效仿前辈的文人雅士抒发所谓的忧苦之情,只是故作深沉。
3.词人少年时没有愁,为什么还要写?
作者描述这一矛盾现象,真实地写出了他少年时的生活,既是回忆,也是自省。;4.词中的“爱上层楼”运用叠句,有何作用?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5.“而今识尽愁滋味”的“而今”和“尽”字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尽”概括、包含着词人一生众多的艰难与辛酸,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领起“欲???还休”。
;6.下阕中“欲说还休”又是一处叠句,思考其作用?
第一个“欲说还休”紧承“尽”,愁到极点无言说。第二处“欲说还休”紧连下文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意在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形下,不便直言,转言天气。秋色入心即为愁,深沉含蓄。下片叠句与上片互为呼应,表现自己愁闷已极,反映出作者饱经忧患的心路历程。
;7.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下片中“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涵是否一样?
不一样。前者为“闲愁”,是涉世未深“少年”的无根之愁、做作之愁。后者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是受到压抑、无以言说、无法解脱之愁。
8.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作者为什么会“欲说还休”?
词中“欲说还休”实际上是统治者不许他发表救国的言论。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9.理解“却道‘天凉好个秋’”一句。
这些多而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道“天凉好个秋”。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愁绪的无尽。
10.“少年”和“而今(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而今(老年)”是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以昔衬今,对比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重。 ;主题归纳;板书设计; 辛弃疾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从词中可以发现,作者这种愁闷痛楚不仅因为自己,更多的是因为国家政权的衰败。这种感时伤国的愁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出来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这样我们就更能体会那种苦闷和无奈了。;课堂练习;理解型默写
1.后人常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
2.《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却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泡沫铝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docx
- 智慧城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47页).pptx VIP
- 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育人故事一等奖:从“心”擦亮星星的光.docx VIP
- (高清版)-B-T 41932-2022 塑料 断裂韧性(GIC和KIC)的测定 线弹性断裂力学(LEFM)法.pdf VIP
- 上海牛津英语5B知识点汇总.docx VIP
- 华为交换机配置教程(从入门开始)-华为交换机详细教程.pdf VIP
- 机械创新设计第七章 仿生原理与创新设计 .ppt VIP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课件.ppt VIP
- ISO 55013-2024 资产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指南(中文版-雷泽佳翻译-2024).docx
- 发改价格〔〕670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标准.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