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池上》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二首 池上》教学设计 金华市银湖小学 朱璐颖 教材分析 古诗是我国文学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短小精悍,意境深远。 从课程标准看,第一学段的古诗学习除了承担着识字任务外,还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上大多是浅近古诗,以期学生能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教材中,一年级的古诗课文大多配以生动、有趣的插图,为学生理解古诗提供了支架。本诗配有一幅插图,描绘出了夏天池上的美丽景象,同时,一个小孩儿在撑船时从浮萍中划开了一道长长的水波。本课要认识的生字中,“踪”“迹”二字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同时,“撑”“采”“藏”这些动词也需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点指导。这也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意思”的体现。要求书写的字中,根据以往经验,“采”较难写好,要重点指导。课后练习要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示我们要通过形式多样、次数多的读来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读一读,记一记”要求我们通过出示与会认字组成的词语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从吟诵角度看,《池上》是一首五言格律诗,音韵对仗严谨,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欣赏吟诵的方法来体会这首古诗的意味。 本课中的《池上》《小池》呈现的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但各有不同。前者叙事,后者写景。《池上》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平易的叙事风格,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诗歌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诗中最传神的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真的情态。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会运用拼音读准字音,但是对后鼻音如“踪”“萍”,对平翘舌音“采”“首”可能会出现读不准确的情况,需要重点指导。 同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汉字知识,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利用自己会的方法识记生字。但是,对于“浮萍”“踪迹”等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太接触过的词语,需要用多种方法引导他们学习。字源识记法这一方法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需要重点讲解。 教学目标 (一)认识“首、浮、萍、踪、迹”5个生字,正确书写“首”和“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二)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初步了解它是如何吟诵的,并能背诵积累。 (三)通过图文结合、字源解说、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相关的板贴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教学“首”。 (1)知道这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2)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划出来,读一读。 3.明确本课的任务:学习《池上》这首古诗。板书“池上”,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句检查朗读,集中识字。 (1)出示“撑小艇”,图片理解“小艇”。接着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音。接着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的图片,并认读“浮萍”。根据“浮萍”二字的偏旁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3.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指名读、男女生互读、老师与学生接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边做动作边读诗,字源法理解和识记“采”。 出示“采”的字形演变,并提问:你能看懂老祖宗的甲骨文么?表示什么? 结合字形知道“采”的上部表示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学生来当小娃,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 你为什么要这么小心翼翼呢? 你的心情怎么样? 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3.教学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诗画对应,教学“踪迹”。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几幅图片,让学生说说这都是谁留下的痕迹。 练习说话:_________是________留下的踪迹。 (2)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4.通过对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 (四)诵读积累 1.通过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1)调皮的词语宝宝把踪迹藏在荷叶里了,你能背吗? (2)又有一些词语宝宝不见了,谁还能背? 2.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3.配乐背诵古诗。 (五)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首”和“采”,观察它们所在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难点。 首: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自”的中间两条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