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4古代诗歌四首.docx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4古代诗歌四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口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难点) 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观沧海》 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重点) 学习《观沧海》,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难点) 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歌四首,去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包括古风(歌、行、引),乐府诗、长篇叙事诗等。中唐的白居易用乐府的形式写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分五律和七律,全诗8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绝句:分五绝和七绝,全诗4句,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诗歌赏析三部曲 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 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 四、学习《观沧海》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二)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整体感知:朗读,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1、学生自读,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或播放录音) 3、赛读,师生、生生赛读。 4、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5、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四)合作探究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所闻、所感。 2、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看到: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 观沧海 听到:萧瑟秋风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想到: 宏伟志向 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四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展现了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小结: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学习写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五、作业:背诵《观沧海》 六、板书设计 看到: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 观沧海 听到:萧瑟秋风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借景抒情 想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