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20《天上的街市》教案(录课).docx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20《天上的街市》教案(录课).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 天上的街市(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领悟文中的两种情感(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指导学生理解并运用两种写作手法——联想和想象。(重点) 教学准备:PPT、朗读录音 教学课时:1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有一个令人伤心的神话故事叫“牛郎织女”。有没有人听过这个故事,或者读过这一故事?谁来把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讲给大家听一听?(课件展示:神话故事——牛郎织女) 学生:(讲述) 教师:这就是令我们遗憾、痛惜和感动的故事。牛郎和织女彼此深深地相爱,但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却被王母娘娘生生分开,被可恶的天河阻隔,一年只能相会一次!人们都同情他们的遭遇,关心他们的命运。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中,牛郎和织女都是被银河分隔开的。他们的处境会改变吗?浩瀚的天河会永远把他们分隔开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看看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牛郎、织女吧!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感悟两种情感;学习两种写作手法。) 二、活动一:朗读课文,感悟两种情感。 (一)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流畅。 2、一位学生代表朗读课文,另一位学生点评其朗读录音,教师作朗读提示(轻松、柔和、舒缓的语调)。 3、听示范朗读。 4、全班齐读课文。(课件展示朗读节奏) (二)感悟情感 1、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牛郎和织女的结局和神话传说中的结局有何不同? 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牛郎和织女的结局:自由自在的、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神话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的结局:被一条天河隔断,隔河相望,一年只能见一次面。 2、作者颠覆了神话传说的结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找一个学生代表发表看法。 (2)课件展示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三次回国。这一时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郭沫若在1921年10月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 所以,当时的现实社会是黑暗、凄凉的,作为一位爱国诗人,作者却无力改变现实,于是,他只能将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寄托到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活动二: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联想和想象。 (一)了解两种写作手法 想到 联想:甲事物——--——————乙事物 因果联系 相似关系 存在 存在 创造出 想象:甲事物—————————乙事物 来源于客观现实 存在 不存在 (二)分辨两种写作手法 诗中如何进行联想?想象又是怎样逐步展开的?思考下列问题: (1)朗读第一节,诗人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2)朗读第二节,诗人看到明星景象时产生了哪些遐想? (3)朗读第三、四节,诗中,天上的人们生活是怎样的呢? (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8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