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学院:校企联姻15年cg.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企联姻15年,衢州学院走出一批年薪百万毕业生 近日,衢州学院大礼堂来了几十名特殊的客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衢州学院与红五环集团校企合作15年来的毕业生,此次特地从各地赶来参加校企合作15周年的庆功大会。如今的他们大部分已经是红五环集团的企业骨干或在各省的经销商,其中不乏空压机行业的翘楚,有一批毕业生年薪达百万以上。 “我们学校与红五环集团有15年的合作经历,两方已经血水相融,仿若亲戚一般。”衢州学院党委委员、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周兆忠对笔者说。 纵观时间轴,从2003年开始,红五环就与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现在的衢州学院)开展校企合作,从企业订单班开始,到2010年学校升本后开办“卓越工程师”班,衢州学院成功举办了11期红五环校企合作班,陆续为企业培养了近200名优秀员工,而红五环集团也由最初十几名员工,不到百万的年产值,发展到如今1000多名员工,年产值达10个亿的规模,一跃为国内空压机行业的前三名。 “剃头担子一头热”,这句话是对以前校企合作最真实的写照。但是衢州学院与红五环之间的合作为何能够持续15年并且愈来愈热?他们之间的合作道路又是如何越走越宽的? 订单培养,企业初尝甜头 黄正宗是衢州学院2009年红五环订单班的毕业生,现在是该集团螺杆子公司的总经理。在工厂里,笔者见到他正在指挥一排设计精巧的大型空压机设备装车。“这些都是我们团队研发的设备,在国内也是领先水平的,准备出口澳大利亚。”回想起自己的经历,他颇有感慨地说:“那时候我们还是大专生,校企合作培养还很新鲜,这样让我们的人生少走了很多弯路,对事业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他介绍,“那时我们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上课,周末就全部下到企业去由企业技术院长授课。”这也是校企合作最初的模式。 与黄正宗一样,同期毕业的陈玲贵、季洪杰等十几人也都担任企业各部门部长。2003到2009年,正值红五环集团的起步期,在校企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下,学校先后有近百名学生毕业后都留在了红五环,如今大部分成为了集团的骨干或各地区的经销商。 俞云刚是学校2008年毕业的红五环班的班长,从2005年到2017年底,他一直是红五环集团的销售骨干,“今年开始我自己出来创业了,成立了一家科技公司,主要也是经营红五环的产品。”他信心满满地表示,今年他的企业销售总额有望达到千万以上。 “特别感谢母校和红五环的培养,使我的人生安上了加速器。”谢孝国是学校2009年的毕业生,从红五环在江苏地区的经销商到自己扎根苏州办工厂,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成为年产值五千多万的企业董事长。“我们的工厂现在自己研发新产品,出口美国和澳大利亚。”谢孝国自豪地说。 “朱峰、刘定军、施玲优、赵伟潮、赵伟明……”在衢州学院与红五环15周年的庆功校友名单上,这些名字的背后无不见证着双方合作人才培养的闪光轨迹。 “创业初期,我们企业资源匮乏,还很弱小,就特别重视人才的梯队培养,与衢州学院的合作让我们尝到了甜头,输送了大批人才为企业的发展立下了大功。”红五环集团副总苏沁表示,“我们不惜代价,为企业,甚至为社会培养行业人才,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回报。” 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对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借助高校的智力和科技资源,使学校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和人才库,解决企业生产、研发、创新、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无不激发了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模式,校企合作再升级 2010年开始,随着红五环集团的发展壮大,对人才的需求也由量向质提升。从2010年开始,红五环与刚刚升本的衢州学院合作再次升级,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成立了“卓越工程师班”,通过企业出资的方式,创立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校”的合作 。 “2+1+1就是新生入学前两年在校学习,大三赴西安交大能动学院学习前沿专业知识,大四在企业参加创新实践。”据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肖俊建介绍,校企双方为工程师班的学生量身定制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在西安交大的学费全部由企业承担,学校间学分互认,毕业后直接入职,这些“福利”让这个班的学生能够迅速脱颖而出,有的毕业不久就成为了红五环的中层干部。 杨德福是2018年红五环“卓越工程师班”的毕业生,从9月正式入职,两个月后就当上了生产模块车间的主任。“我们一个班有20几个人,校企合作加速了我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西安交大是空压机行业的摇篮,在那里我们学习了最先进的知识,大四在企业实习期间,我就直接跟大项目做产品的研发了,我的毕业论文也直接跟项目挂钩。”杨德福自信地对笔者表示,当车间主任压力肯定有,但是并不觉得心虚,感觉很有底气。“现在经常会有学弟学妹来我们这里参观,咨询卓越工程师班的事情。” “本土高校和本土企业间的合作,学生大多能够留的下来,因为对本地的文化、气候、饮食等都比较适应,并且我们通过双选进入工程师班的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