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0课《青山不老》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docx

第20课《青山不老》 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 题 20 青山不老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学习重难点 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学情分析 本文的学习内容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资料的补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辅助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学生对我国晋西北地区比较陌生,以图片形式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晋西北地区有一定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无意识地将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与晋西北地区的情况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阅读期待。) 1.课件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交流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预设】: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沙漠、荒山,植被稀少,这个地方太荒凉了,没有一点生机,环境非常恶劣。 2.看来这组照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地方就是我国的晋西北,在这么荒凉的地方,却有那样一位老人,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这方土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梁衡的采访,一起走进这位平凡的老人,看看他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的。 (板书:20青山不老) 3.引导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1】: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预设2】:青山为什么会不老? 【预设3】:“青山不老”与这位老人有什么关系? ...... 4.走进作者:结合大家课前预习情况,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梁衡呢? 【预设1】:梁衡,1946年出生于山西霍州,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记者、新闻理论家。 【预设2】:代表作有《大无大有周恩来》《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壶口瀑布》《夏感》《没有新闻的角落》等。 依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学习任务二:初识老人,了解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体感知的阅读能力,又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信息表,学生自主完成。 人物 老人 年龄:81岁 外貌:瘦小、手端一杆旱烟袋、拄着拐杖 生活地区:中国晋西北 主要事迹 在中国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资助村民 借助卡片信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晋西北的一位老人为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树造林五十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4.小结方法:人物+事件+关键词 学习任务三:聚焦“环境”,感受“奇迹” (设计意图:紧扣文前导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发现“奇迹”;再让学生合作探究,提取信息,完成表格,理解“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自读自悟和合作探究中,不断丰富阅读感悟,同时发现侧面衬托的表达方式,领会表达内容与形式的秘诀。) (一)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思考: ①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②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条件下创造的? ③本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二)合作探究,感受“奇迹” 1.自主探究: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将自己的发现批注在书上。 2.反馈交流,感受“奇迹” 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点拨: (1)出示句子1: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①引导学生聚焦一连串数字:十五年、八条、七条、三千七百亩,结合生活经验,体会这个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年365天,十五年是多少个日日夜夜?一亩大约是667平方米,三千七百亩就是247万平方米,也就是350多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将这些数字转化到日常生活中,这样更能让学生理解老人坚持的时间之长、绿化的面积之大,创造的奇迹是多么了不起! 依据学生交流回答,(出示课件) (板书:了不起的奇迹 (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②指导朗读,体会奇迹的了不起。 (2)出示句子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出示课件:) ①思考:读完这段话,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我仿佛看到了这些树像勇敢的战士一样站在山洼、山腰上,即使身子被泥埋了半截,还是顽强地抵抗凶猛的山洪。 点拨:从“如臂如股”“劲挺”“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等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树的勇敢、坚强与伟大,也明白了老人植树造林的目的。 ②引导学生聚焦老人说的话,感受老人对植树造林的坚持与热爱。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