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吴  刚
舞阳县吴城镇第二初级中学:张增强
教材分析
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的八年级学生来说,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这些概念并不陌生。对这篇课文理解内容及思想情感并不困难。但是罗布泊在遥远的大西北,学生几乎没有到过的,远离学生实际。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罗布泊?我重点从直观的图片设计了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从视觉角度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加强对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3.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法学法
探究法、讨论法、激趣法、对话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利用课件检学生的预习情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喽(shì)
裸索(luǒ)  戈壁滩(gē) 沧海桑田(cāng  hǎi sāng  tián)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二、导入
利用课件介绍罗布泊的历史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概括文中写了罗布泊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读后回答。
出示课件:过去的罗布泊  现在的罗布泊
通过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罗布泊的变化。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出示课件:变化原因及同样的悲剧正在继续。
  (二)提问:在文中划出阐述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罗布泊消失了。
    (三)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找一位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读出感情)
    2.组织学习思考、回答问题: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样的悲剧?(训练复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类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引导学生把数据整理出来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在文中划出直接表达作者忧患意识的句子。
    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明确作者充满了忧患意识。
    (四)学习对比的写法。
    组织学生讨论。
    1.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明确:
    过去的罗布泊:‘‘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的罗布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树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五、通过阅读课文,留给我们怎样的印象?
出示课件,让学生整体感知。
六、出示课件,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出示课件:
研读赏析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能震撼你心灵,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八、拓展学习
  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