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分析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材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从老北京的吆喝声中品味文化的内涵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3、树立学生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从老北京的吆喝声中品味文化的内涵
2、树立学生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难点
从老北京的吆喝声中品味文化的内涵
根据本节课目标和文本特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朗读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收到到与文本与作者交流的效果,便于理解作者的情感,获得美的体验。
3.、讨论点拔法:当学生讨论探究中遇到了阻碍,教师再适时点拨启发。
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和圈点批注的的学习方法。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情分析
 
 本班五十多位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全县各乡镇,整体基础不赖,学风正,积极性高,有几位同学语感很强,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班里也有一部分学生偏科现象比较明显,语文底子较薄,语文素养不高。但是这个班的每一位孩子都挺单纯,有一定的上进心,只要老师能够积极鼓励,学生的表现欲都很强。
作为90后的青少年,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一些学生缺少正确的精神追求。他们要么对港台影视歌星顶礼膜拜,要么对当前非主流的坊间传闻津津乐道,要么对国外的什么愚人节呀、万圣节呀、圣诞节呀追捧有加。而对我们中华民族内涵丰富、厚重积淀、质朴永恒的传统文化,这些人却兴趣索然,对民风民俗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学习本篇课文,除让学生掌握一篇文艺作品应有的知识内容外,还要通过鞭辟入里的睿智分析,方法得当的教学设置,异彩纷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眼光中有所发现,知识上有所收获。
评测练习
1、选词填空。
(1)布贩子手里的拨浪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      (快感  快乐)。
(2)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     (精彩  精妙)。
(3)路上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      (揣在  放在)袖筒里取暖。
(4)至今我还记得一个乞丐叫得多么     (凄厉  凄凉)动人。
2、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上文已有交代“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对卖荷叶糕的吆喝”特别害怕“。所以,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很可能会“吓了个马趴”。
B、这是夸张的说法,表现了作者幽默调侃的用意。
C、因为“卖荞麦皮”的叫得太难听,“我”趴在地上就听不到了。
D、因为小时候人家告诉“我”卖荞麦皮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所以“我”特别害怕,“吓了个马趴”。
3、指出下面的吆喝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1)喝了蜜的大柿子(                )
(2)还卖弄一通唱腔(                )
4、为自己喜爱的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词。(要从声调、味道等方面来设计)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民风民俗和民间艺人轶事。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民俗,从学校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提高语文的综合素质。
《吆喝》是本单元的第3篇课文,体裁是散文。作者萧乾用缓缓的语调追忆了老北京城街头商贩的吆喝声,流露出美好的回忆和怀念之情。文章语言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初二的学生对回忆性散文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对主题理解的深度还有待教师进一步引导点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老北京的吆喝声中品味文化的内涵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3、树立学生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
1、从老北京的吆喝声中品味文化的内涵
2、树立学生保护家乡文化遗产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难点:
从老北京的吆喝声中品味文化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老北京图片的展示):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昔日的沧桑一去不复返,而怀旧的滋味总是给人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萧乾的脚步,回到老北京的胡同里,聆听这座古老城池的心跳,品味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幻灯片展示课题。)什么是“吆喝”呢?
   1、 什么是吆喝
   对,吆喝就是大声呼喊,小商贩的吆喝其实就是给商品做的叫卖广告。在我们眼中平淡无奇的叫卖声竟然被作家萧乾捕捉到并记录成文,可见这真是一位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的有心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