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深入分析作者情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复杂的心境,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学习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自主预习: 1、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把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文中,看似不着痕迹,实际上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毳衣( ) 雾凇(  ) 沆(  )砀( ) 打更( ) 铺毡( ) 课内探究: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背诵) 师: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译读。 1、指导学生自读。 第一遍:重在整体感知,注意语音(正确、流畅); 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 第三遍: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 2、疏通文意。 ①自读:参照脚注、利用工具书、回顾旧知、结合语境、自我揣摩。 ②同桌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指导。 ③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上下一白(副词,全) 客此(动词,客居) 鸟声俱绝(动词,消失) 强饮三大白(勉强) ④学生齐读课文。 (二)、疑读。 4、为什么作者在初更时分驾舟游西湖? 5、湖上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何是“一痕”、“一点”又“一芥”? 6、开头说“独往湖心亭”,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 (三)、研读。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难,教师相机点拔、指导。 7、本文题目为《湖心亭看雪》,为何第2段却详写湖心亭的奇遇? 8、“问其姓氏”,“客”却末答姓氏,仅写其籍贯及来由,这是为什么? 9、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有什么含义? (四)、品读。 10、用“去字法”品精美语言。 ①古人讲“惜墨如金”,“天与云与山与水”拖沓, “与”字啰嗦,不如“天、云、山、水”简洁,你们说呢 ②如果把“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删掉好不好?为什么? 11、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概括张岱形象,体现在哪里?具体分析一下。 1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有什么言外之意。以这样的句式说“湖中居然有此____ 人”;或者用现代汉语说也可以。 13、本文是如何融情于景于事的? 1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视他为知己吗?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 涨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因阅历之浅深,所得之浅深耳”。 同学们,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 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在清朝顺治年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小品文。作品描述了明朝崇祯年间一个大雪之后的夜晚,作者独撑一叶小舟在雾凇沆砀的西湖上看雪,在湖心亭上偶遇两个金陵客并与他们共同饮酒的经历。作品通过描绘阔大混蒙、如真似幻的湖山夜雪图和湖心亭上的奇遇情景,表现了作者对个性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