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书屋》.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曾国藩书屋》 一些同志要求我写一篇文章,强调“读、记住、记忆”,并注意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我写了上面的主题。 这本书我读过两次。一次是1944年在延安的时候,一次是解放初的那几年。在延安怎么会读这本书呢?我记得是从陈伯达那里听来的,时在1941年下半年,陈对一些年轻人说过,《曾国藩家书》也可以看看。不过,这不是他的意见,而是他转述最高方面的意见。由于种种原因,我到了1944年的夏秋以后才读了它。书大概是范文澜同志带到延安的一大批古旧书中的一种。解放初期,我又在广州的旧书店中买到亚东图书馆(?)标点本的《曾国藩家书》(旧时通叫“曾文正公家书”),好像是四本,读起来很方便。这套书连同其他一些旧书,我在“文革”中都当作废纸张卖了。以我当时的政治处境而保留这种书,恐怕要真的招来罪该万死的后果了(听说此书湖南有钟叔河等重编的新版本,资料要全多了,可惜我尚未读过)。 即以抗日战争前亚东图书馆的《曾国藩家书》来说吧,内容我可大都还给曾国藩了。但有三件重要内容,我记得还比较清楚:一是曾国藩追剿太平天国军队的事,完全是出于他自己的主动,兵丁粮饷全靠他自己设法招募筹集,清廷似乎分文不给。他也长期没有一个正式的官职来指挥此事,搞了十几年,差不多是到了很后很后清廷才给了他一个大官——两江总督、节制苏浙皖赣四省军事的荣衔。但清廷自建立以来,实行严格的种族歧视政策,汉人不得统兵。汉人真正统兵,在清朝曾国藩是第一个。另一个比他早得多的汉人岳钟琪也统过兵,不过那是苦差事,专在西藏、新疆等地打仗,对清廷一点也构不成威胁。攻占南京后,曾国藩立即赶到南京去见他的弟弟曾国荃(前线总指挥),唯一的任务是苦劝他弟弟立刻放弃一切兵权,马上回乡养病(曾国荃更没有像样的名义,好像清廷只给了他一个浙江某某道[宁波、绍兴一带]的虚衔,他打仗等于曾国藩的家将),但曾国荃死也不干,曾国藩真可谓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苦苦哀求老弟非退不可——狡兔死,走狗烹,两弟兄如果都不退,清廷就会找题目把兄弟二人都杀掉。这方面除了长时间的面谈外,曾国藩写给曾国荃的信也很多,说明曾国藩深通帝王统治的权术,很善于避祸。结果,曾国荃终于同意上疏请求解职回乡(其实他无职可解),清廷立即批准,还赐给了他两支人参回乡养病之用。可谓极尽侮辱之能事:你给它消灭了个太平天国,它回报你两支人参。 第二个方面,是可以从家书中看见曾国藩确是中国历史传统上一贯的“文人统兵”的典范人物。曾国藩全局在胸,不徐不急,他不求速胜(当然含有养敌自重的用意在内)。打仗时,他并不太忙,相当镇静,经常同幕僚们下棋谈书谈史谈兵等,他既是总指挥,又是总参谋长。他的司令部对洪秀全及其他大部队可谓是处于以逸待劳的姿态。他本人同他的司令部长期设在船队上,行动方便,生活简朴,同太平军的洪秀全及其诸王侯的骄奢淫逸形成了强烈的对照:革命的腐化了,全力消灭革命的,实际上倒是腹背受敌,背后有个清廷天天在算计它,反而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生活简朴。成败之数,其实是早就可以大致判断了。 第三个最重要的方面,篇幅已不允许,只能点到即止,这就是曾国藩治家的特别严格。蒋介石编了本《曾胡(林翼)治兵语录》,我看我们不妨编一本《曾国藩治家语录》,对克服我们的腐败现象,可能有些用处的。曾国藩的家庭经济,看来有点像兼任经营的地主的味道。曾写回家的信,几乎没有一封不是告诫家中的第一要事是勤劳节俭的。他强调家中必须紧紧掌握住“书、蔬、鱼、猪”这四个字,即读书、种菜、养鱼、养猪。虽然是雇人干的,总是在从事生产呀,比坐吃山空的死地主总要好得多。他强调没有百年的豪门巨族,只有永远掌握住“书、蔬、鱼、猪”这些生产,家世才不会彻底垮台。他强调在家要厚交邻里,不得倚势压人。他指示他在家主持家务的弟弟国华,进城(湘乡县城)办事,应办毕即回,千万不要去与某父母官往来,避免结交官府。用现在的话来说,即是不要在地主上做土豪劣绅。曾有时也派专人带点钱回家,数目都不大,往往是几十两银子而已,有时候还好像是用来周济穷亲戚或穷本家的。总之,曾国藩的治家极严,简单地说,就是:勤俭持家,不准腐败! 我以为,从任何角度去看,《曾国藩家书》都是值得一读的。我在南京及湖南请教过一些同志,回答都是一样:曾家的后代,不大听说有衰败得不像样子的。(顾中摘自《告别万岁》)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