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着痹”医案24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着痹”医案24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着痹医案24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周 四十二岁 两腿紫绛而肿,上起细疮如痱,已三年矣。两腿足酸痛不能立,六脉弦细而紧。 《窦氏扁鹊新书》谓之苏木腿。盖寒湿着痹也。 附子八钱 乌头六钱 苡仁一两 桂枝一两 云苓皮一两 煮四杯。分四次服。 服三十余帖而始策杖能行。 后去乌附,用通经活络渗湿而愈。 吴鞠通 2 新昌儒镇潘颖儒,初诊右脉濡细,左脉弦紧;濡细为湿,弦紧为寒。外证两足浮肿,行走数步,痛楚不堪 手指及臂亦有时不仁,证名着痹。书云:湿气胜者为着痹。 以寒湿之气,痹着于下而不去也。 近日牙床糜烂,亦阳明胃为湿土上虚而感湿热之化所致。自宜治着痹之法分先后虚实施治,不尔,中秋痿躄是虑。理中汤加白芷。 次诊,虚人着痹,最难遽疗法,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治痹之药,直入病所以攻之,斯为合拍。 昨用理中汤加白芷即此意也。 夫着痹虽属湿,而必兼寒,以寒与湿为阴邪,阴上闭则郁滞而为痛;而又必假风以为师,此湿曰风湿,寒曰风寒,乃三气杂合之旨。 故治着痹者以燥湿为主,而以祛风散寒佐之,大抵参以补脾之剂,盖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 用程氏蠲痹汤,俾寒湿之气得气胜之药以速行,取着者行之之义。再加知母滋阴化阳以通小便。 且知母治肿出之《神农本经》,《金匮》治厉节风、脚肿如脱与麻黄、附子并用,可以类推。 三诊,两手脉渐流动,较前濡细、弦紧已相去远矣。 据云足膝艰于屈伸,眠则犹可,小立片刻,其痛更甚,一似筋骨挛急者然。然痛则为痹,不痛则为痿,痿重则痹轻,是痛胜于不痛矣。 亦何乐而不痛耶?仍用理中汤运太阴营气,加白芷通阳明卫气。盖以中宫为主,使上交于阳,下交于阴,阴阳交而着者行焉。 此方服二剂,间服蠲痹汤加知母方二剂,再乘间服鸡鸣散一剂,以治脚气之法移之治痹,不犹张冠李戴耶?然脚气不外乎湿,病因彷佛,治法亦可旁及,三法轮服,坚守半月,自然逐日见效,勿以速愈为念。 徐守愚 3 冯某,女,32岁。 初诊:1974年9月14日。 主诉及病史:临睡之前,阵发干咳,已历1个月,近来徐成痰咳,呼吸困难,颧唇紫绀,四肢关节疼痛,阵阵发热。 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左心房衰竭期。 诊查:脉来细数,偶有间歇,舌有瘀斑,时或心悸不宁喜按,汗出,胸部闷满,小便短少,下肢轻度浮肿,四肢关节常随气候变化而疼痛,咽干、烦躁,莫知所可。 辨证:证属肺痹心痹并发,此乃风寒湿邪先伤于皮肤而后及于肺,先伤于脉而后及于心所致。 治法:宜益肺强心以去风湿,方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加味。 处方:茯苓30g桂枝15g白术15g炙甘草12g郁金9g威灵仙18g茜草根9g豨莶草 30g炙远志9g清半夏9g 3剂 二诊:9月20日。 因服药后情况很好,故再服药3剂,心悸、胸闷、咳痰、关节痛等症状都减轻。 脉仍细数,重按无力,间歇较少。惟阵阵烦躁不安,口干不渴。 此乃心肺阴阳两虚之候,用茯苓四逆汤加味再进。 处方:茯苓30g白人参18g制附片9g炙甘草9g干姜6g丹参18g郁金9g威灵仙18g豨莶草30g 3剂 三诊:9月27日。 脉搏已无间歇,紫绀亦渐退,烦躁减轻;惟小便仍少,下肢仍肿,时或咳嗽,关节痛,口干欲饮。 心肺阳气已渐恢复,而风湿犹未尽除。再用五苓散加味,以渗湿祛风。 处方:桂枝9g生白术15g茯苓30g猪苓12g泽泻18g桑寄生18g五加皮15g半夏9g 炙甘草9g生姜6g 3剂 四诊:10月3日。 上方药共服7剂,所有症状已全部消失。 钡餐透视左心房增大有改善,肺动脉干已不突出。心电图正常。 拟甘姜苓术汤加味,继续扶心益肺、渗湿弭风,以巩固疗效。 处方:干姜6g炙甘草15g茯苓30g生白术24g桂枝9g泽泻12g桑寄生18g五加皮15g豨莶草30g威灵仙24g川郁金12g丹参18g川芎6g6剂,清水浓煎,去滓再煎,浓缩成膏状,瓶贮,每服1汤匙,每日服2次,开水送服。 前后更方3次,共服药20余剂,最后×线检查,左心房增大有改善,心脏瓣膜病变确已控制,症状全部消失。10月6日出院,回家疗养,除服药膏外,嘱其注意起居卫生,防止风湿活动,尽量避免伤 风感冒,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 按语:本例肺痹并发心痹,病情颇为复杂。 初诊用茯苓白术益肺气,桂枝甘草汤扶心阳,郁金、茜草通心营,半夏、远志平逆气,复以大剂量威灵仙、豨莶草以祛风湿,致使心肺得补,营气通调,风湿邪气无以着痹。 二诊时,烦躁不安比较突出,“阴不足以涵阳则烦,阳虚损而不宁则躁”,阴阳两虚之候显见,故用茯苓四逆汤主之,其方来自《伤寒论》:“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方用白人参、茯苓益肺阴,附子、干姜、炙草补心阳,丹参、郁金通营,威灵仙、豨莶草除风祛湿,故药后烦躁即减,脉无间歇,紫绀亦除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