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意识的演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意识的演变 一、 环境的教育思想 环境意识是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在远古时期,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和繁衍,就必须通过生产活动向自然界索取自己必要的生活资料并获得安全的生存环境。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非常弱小,因此在思想上表现出对自然力的崇拜,并且只能寄托于一些神话来想象征服自然,或者借助于一些原始宗教形式幻想得到大自然的恩施。朦胧状态的环境意识从形成之时就集中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之中。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天命论”占了统治地位。孔子主张“尊天命”、“畏天命”,老子认为“自然无为”,这些观念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传统环境观念并渗透在教育之中。然而孟子却提出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能胜天的思想,成为我国古代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环境观的哲学思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导致了人与自然界的不和谐的矛盾。环境问题实际上由来已久。几千年前的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哈巴拉文明、中美洲的玛雅文明都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伟大胜利,然而这些地方因过度垦殖与开发、人口的超限压力而很快得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而成为不毛之地。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土高原曾经有过4.8亿亩茂密的森林,但在形成中原灿烂文化的同时,这片丰腴之地也逐步地成为千沟万壑的荒山秃岭。 欧洲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大大地得以发展,人们以“大自然的主宰者”的身份无穷无尽地向地球索取资源,并且毫无顾忌地向环境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尽管恩格斯早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地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要警惕大自然的“报复”,然而这一百年来人类仍然没有觉醒。直到本世纪中叶,在世界几乎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环境问题严重挑战的严酷事实面前,才引起了关于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及环境对人的价值这一问题的重新思考,人类的环境意识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并且开始重视环境教育的问题。 二、 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就全球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自然生态系统急剧恶化。大片森林被砍伐,直至80年代以来热带国家每年砍伐3200万公顷森林,致使大片土地遇到沙漠化的危机,非洲的40%、亚洲的32%、拉丁美洲的19%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严重威胁。许多物种已遭灭绝,据估计至本世纪末还将有100万种生物灭绝。水土流失加剧、江湖淤塞,全球每年通过江河流失的沃土达240亿吨。气候异常和气候灾害日趋频繁,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温室效应”使气温增高,将引起海平面上升,威胁着居住在海岸带占全球30%人口的生活。酸雨的出现、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而影响着人体健康及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二是社会生态系统日益脆弱。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50亿,将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这一脆弱的社会生态系统之中。人口的压力使城市住房面积紧张、交通拥挤不堪、生活环境恶劣。城市的工业、交通、生活的排废使大气、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由于本世纪以来人口急剧增加,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产生了粮食短缺、能源危机和各种资源不足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增加了世界不安全因素,危及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地理条件之下有其特殊的表现。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人口众多,国土资源按人均计算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丘陵多分布在沿海一带,耕地面积十分有限。东南半壁因临近海洋而较湿润,但西北大部分地区处在干旱与半干旱状态,多变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易造成旱涝灾害。由于垦耕历史悠久,大片森林被毁,森林覆盖率很低,水土流失面积很大,草原沙化现象也较严重,自然生态非常脆弱。加上我国近代以来遭受外来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由于一度在人地观念上受到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片面强调“人定胜天”和生产关系决定论,导致人口盲目增长,在经济建设中不注意遵循自然规律,产生了不少环境问题。特别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以及“十年动乱”期间,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滥垦滥牧草原以及一些工矿企业的不合理布局、一些城镇无计划的发展,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严重的问题直到70年代起才开始引起我国各方面的重视。80年代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后,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展,环境问题和环境教育才得以高度的重视。 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所应具有的现代意识。任何一个国家要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不能不确立正确的人地观念。在人类生存的有限空间中获得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必须懂得人和自然环境要协调发展的道理。环境意识实际上也是公民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意识的教育也应该成为我国的公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 重视环境教育与培训 1972年联合

文档评论(0)

182****83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