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林市松毛虫发生区划及防治措施
害虫防治和疾病描述的监测。
根据松毛虫生活史、发生面积、分布位置以及危害程度, 植被类型、自控能力等因素, 将防治区划分不同类型, 分类施策, 分区治理。把治理面积、防治措施落实到小班, 绘制施工作业图, 编制施工作业说明。
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方法参照《松毛虫监测、预测预报办法》 (试行) (国家林业局林造防[2000]60号文件) 和《2001年桂林市森防技术培训》执行。
划类分区, 分类施策
划分发生类型:在调查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林分状况、林内植物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天敌及其控制害虫能力以及人为破坏轻重、松毛虫发生特点诸因素, 按相对集中的原则, 将松毛虫发生区划分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三种不同类型区。
分类施策:不同的发生类型区因其松林状况、地理气候环境、人为活动以及监测防治技术水平等因素有较大差异, 制定防治措施要区别对待。要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以虫情监测为依据, 以营林措施为基础, 以生物防治为主导, 集成、组装、配套使用先进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 在有效控制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同时, 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资源, 提高林分质量, 改善生态条件, 逐步实现可持续控制。
原则上把常发区划为重点治理区, 偶发区划为一般治理区, 安全区划为生态保护区。
防治指标的确定
防治指标以发生虫口密度 (虫情级) 为主, 结合林间天敌状况和林分被害情况而定。一般虫情级为4级以上, 当代可能造成松针损失35%以上, 而目前松林未出现严重为害的发生区作为当代防治重点;越冬代防治的虫情级可适当低1~2级;一般蛹、卵期天敌寄生率达80%以上, 或松针被害已超过80%的林分可暂不考虑除治。根据防治区情况, 选择最可行的防治措施, 一般要求以经济、有效, 不杀伤天敌, 能确保控制当代或下代不成灾。
施药方式选择
喷雾:多采高浓度、低喷量、细雾粒超低量或低量喷雾。地面防治喷雾应选择水源方便的地方。超低量喷雾要求气温28℃以下、相对湿度40%以上、风速每秒小于3米。喷粉:水源缺乏的地方可考虑使用, 喷粉作业一般在早晚有露水时或小雨后效果较好。喷 (放) 烟:在人畜活动少的偏远山区, 林分郁闭度大, 虫龄小而虫口密度大时可考虑, 应在傍晚气流稳定或气温逆增情况下作业。
防治技术措施
营林技术措施
营造混交林:在常灾区的宜林荒山, 遵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营造混交林;对常灾区的疏残林, 保护利用原有地被物, 补植阔叶树种。在南方可选用栎类、栗类等壳斗科和豆科植物, 以及荷木、毛竹、木莲、木楠、樟、桉、檫、枫香、紫穗槐、杨梅、相思树等。混交方式, 采用株间、带状、块状均可。
封山育林:对林木稀疏、下木较多的成片林地, 应进行封山育林, 禁止采伐放牧, 并培育阔叶树种, 逐步改变林分结构, 保护冠下植被, 丰富森林生物群落, 创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环境。
抚育、补植、改造:对郁闭度较大的松林, 加强松林抚育管理, 适时抚育间伐, 保护阔叶树及其他植被, 增植蜜源植物如山矾花、白栎花、荷木等。对现有纯林、残林和疏林应保护林下阔叶树或适时补植速生阔叶树种, 逐步将其诱导、改造为混交林。
生物防治措施
白僵菌防治:在各类型区中, 均可使用白僵菌。南方应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可在越冬代的11月中、下旬或次年2~4月份放菌, 其他世代 (或时间) 一般不适宜使用白僵菌防治。施菌量每亩1.5~5.0万亿孢子。
施用方法:采用飞机或地面喷粉、低量喷雾、超低量喷雾;地面人工放粉炮。预防性措施亦可采用人工敲粉袋、放带菌活虫等方法。
招引益鸟:在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分, 可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布巢时间、数量、巢箱类型根据招引的鸟类而定。
人工 (物理) 防治:可采用人工摘除卵块或使用黑光灯诱集成虫的方法降低下一代松毛虫虫口密度。
植物杀虫剂防治:采用1.2%烟参碱喷烟防治幼虫, 烟参碱与柴油的比例为1∶20, 每亩使用的药量为0.4升。
自然防治法:虫口密度虽然大, 松叶被害率达70%以上, 但松毛虫寄生率高, 虫情处于下降趋势时, 不进行药物防治。安全区发生松毛虫为害时, 偶灾区小面积发生时不进行药物防治, 任其自然消长。
防治质量及防治效果要求
为保证防治质量, 必须选择最佳的防治时间, 注意防治作业天气;合理调节药液 (药粉) 浓度及喷洒 (撒) 量, 确保作业均匀度, 防止出现漏喷漏防。防治后要做好效果检查及评估, 一般要求生物防治的有效防治面积和杀虫效果均达到80%以上;仿生物及化学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