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脾胃论治黑桦叶枝梢溃疡
黑蝗蝉也被称为小黄蝉。在荔枝地区,树木和灌木的当年枝条主要被修剪,如苹果、梨、枣、桃、李和杏。其若虫长期生活在土里, 刺吸树根部汁液, 影响树势发育;成虫补充营养和产卵划破枝梢皮层, 引起“滴露”和感染病菌, 造成枝梢溃疡枯死、果实脱落、品质下降、收益降低, 危害逐年加重。为做好该虫的预报与防治工作, 笔者对其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1 生活史和习惯
1.1 产卵和卵粒
黑蚱蝉一般5~6年完成1代, 长者达12~13年。以卵或若虫在寄主植物组织内或土壤中越冬, 大荔地区成虫每年5~8月出现, 6~7月为羽化盛期, 9月上旬后进入末期, 雌虫寿命60~70d。6月下至8月中旬产卵, 产卵盛期为7月中上旬, 每窝产卵4~6粒, 单枝产卵多达百粒以上。卵呈近梭形, 长2.5mm, 初产时乳白色, 渐变淡黄色。次年4~5月卵粒从枯枝落地而孵化入土, 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 6月中旬孵化结束。卵期长达10个月左右。孵化后的若虫在土壤中蜕皮5次, 数年后, 末龄若虫出土羽化为成虫, 生活史见图1。
1.2 成虫孵化和产卵交尾
若虫在土中生活4~5年, 每年6~9月蜕皮1次, 并随气温升降而上下移动。一般春暖后, 由土层深处移动至距地面20cm的土层中沿树根营造土室, 吸食树根汁液, 秋凉后随气温降低向下转移深达60~100cm避寒越冬。初孵若虫在地面爬行10min左右后入土, 末龄若虫在气温达22℃时出土羽化, 每天以21~23时出土最多, 雨后或灌水后的晴天傍晚数量显著增加。出土后的若虫多数沿树干爬行1.0~1.5m后静伏不动, 经3~4h蜕皮羽化, 羽化盛期为翌日1~3时。成虫羽化后, 沿树干继续向上爬行至树冠上部, 雌虫刺吸树木汁液, 进行一段补充营养后开始交尾产卵, 交尾时间多在9~11时, 从羽化到产卵约需15~20d, 以一年生嫩枝条产卵最多, 产卵孔排列成“不”状, 常多达百粒。雄虫善鸣, 特别是伏天中午, 鸣叫不息。成虫有遇惊飞逃习性。
2 大量卵创植物
(1) 清园不彻底。生产中多数果园冬季修剪后只将大枝捡拾堆放在园边村头, 而带虫卵的中小型果枝遗弃园内, 使大量卵存活越冬落入土中。此外, 夏剪不及时及剪除的虫梢乱扔未销毁。
(2) 园土常年不翻, 大量若虫存活土中, 基数越积越多。
(3) 不防不治, 或是群防群治、统防统治措施不力。
3 预防与惩罚
针对该虫食性杂、活动范围广的特点, 防治工作必须坚持整体动员, 群策合力, 统防统治, 综合治理。
3.1 清理出园,责任严重
利用其卵在枝上越冬时间长的习性, 冬季彻底剪除带虫枝梢, 并及时清理出园, 3月底前全部烧毁。夏剪要及时剪除销毁虫枝。提倡冬夏深翻灭卵和破坏若虫土室减少虫源。
3.2 人工预防和寄生虫和害虫
3.3 喷药防治,防效
每年5~6月是初孵若虫地面爬行和末龄若虫出土羽化期的关键时期, 可地面喷施3%克百威1 500倍液, 成虫发生期可喷施功夫、敌杀死、氰戊菊酯等, 防效可达50%以上。
3.4 利用天敌,控制虫口密度
黑蚱蝉的天敌比较多, 仅鸟类就有山雀、画眉、布谷、鹰、鶁鸟、喜鹊、乌鸦、麻雀等10多种, 扑食性天敌有蚂蚁、螳螂、蜘蛛。此外, 成虫、卵、若虫都有寄生蜂、寄生菌等。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天敌, 对控制虫口密度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果园里的鸟巢、卵粒、益虫洞穴卵, 不要摘除、破坏, 有条件时, 挂箱造巢招引。对被寄生的虫体、菌源, 可浸泡或碾碎配制菌液喷洒园内, 扩大效果。
利用若虫多在傍晚出土静伏的特点, 于6~7月特别是雨后、灌水后晴天傍晚, 组织人工逐株扑捉若虫, 或在树干20~50cm处包10~20cm宽的塑料圈或涂粘液圈, 阻止若、成虫上树, 利于扑捉。成虫盛发期, 选择果园附近空地带, 点火诱杀或白天用长把扑虫网、粘虫板扑杀。树盘周围覆盖麦草、麦糠、阻止初孵虫入土和老熟若虫出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