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两种取象与形制的演变
同形异义在汉语中的现象更为常见。这两种现象需要区分。这对我们的识字理论、促进汉语教育、信息处理、古代编纂和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意义。目前学界的关注点多在词汇层面,汉字层面的思考较少,系统的讨论相对不够。
一 源形状
(一) 写作的开头有几个特点
状态不同,形体有异。以来源于手的部件为例,虽均取象于手,但因手部动作不同,状态有差异,相对应的字形也不同。
1. 保护状态
(1)看。
《说文》:“,睎也。从手下目。”
2. 提取状态
(2)采。
“采”的甲骨文金文均以手在树上采摘会意。《说文》:“,捋取也。从木从爪。”
3. 甲赔偿金:“从牛、羊、牧”
(3)取。
“取”的甲金文均从又从耳,以手取耳会意,或于耳旁增一竖线,仍为“耳”,甲金文独体的“耳”亦如此。《说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
(4)秉。
“秉”的甲金文从又从禾,以手持禾会执持之意。《说文》:
(5)牧。
“牧”的甲骨文从牛从攴,有增彳或辵作者,亦有从羊从攴者。“攴”表现的是手拿着牧鞭,“牧”以手持牧鞭放牛或羊会意。金文与甲骨文大体相同。甲金文中常用以指掌畜牧的职官,即《周礼·地官司徒·牧人》中的“牧人”:“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说文》:“
4. 广告状态
(6)兵。
“兵”的甲骨文以双手捧着兵器会意。《说文》:“
5. 打篮球的状态
(7)鬥。
甲骨文以两个人对立格斗会意,繁复的字形中双方的手均伸向对方的头发,有的则简省了头发,只表现抓头发的手。《说文》:
6. 对多种形制的认知
(8)樊。
“樊”的金文以手向两边分拔藩篱会意。《说文》:“
手的动作很丰富,因手的状态不同,写法往往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形体演变中必然被放大,形成区别更明显的不同形体。
不过,不得不承认有一些字形里边,有部分形体可以兼表几种不同的动作,这是因为手的状态相似,写下来字形自然也就相似了。有时类似的状态还可能会有写法上的细微区别,如同样是握持状态,有的写作“又”,有的写作“丮(
(二) 小推动的“止”
汉字中有些来源相同的部件,早期写法本来一样,但发展演变中变成了不同的写法。如:象手形的“又”有的变形为“
形体变异发生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并非都是隶变时才产生的。下面,我们以早期含有象脚形的汉字为例,做具体观察。
(9)正。
甲骨文从口从止,口为目的地,止象脚形,以脚向目的地行进会意。与“征”本为一字,“征”增彳或辵,动作义更明显,遂为征伐义所专,而“正”则常用来表示不偏斜、正直等义。金文常将表目的地的部分填实,进而简写为一横,春秋金文常于顶横上复增一短横,仅为饰笔,并无特别含义。小篆线条化,上为一横。《说文》:“正,是也。从止,一以止。
(10)走。
《说文》:“
(11)追。
甲骨文从
(12)前。
甲骨文从行从止从舟,或省行,舟象履形,《说文》“履”条有:“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因履形与舟形相近,故相混同。金文无部件“行”,小篆同之。《说文》:“歬,不行而进谓之歬。从止在舟上。”段注:“后人以齐
(13)之。
甲骨文从止从一,表示离开某地前往另一处。《尔雅·释诂》:“之,往也。”就是往……去的意思。金文脚形渐失。小篆脚形类似于“屮”。《说文》:“,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误将脚形析为草木枝茎。隶书作
(14)出。
甲骨文从止从凵,或改从
(15)奔。
金文上边为一扬起手臂的人形,表示人在快跑,下边为三个止,表示脚步急促。西周金文已多讹三止为三屮。小篆承其误。《说文》:“奔,走也。从夭,贲省声。与走同意,俱从夭。”非“贲省声”,当从三止。“走”下从一止,“奔”从三止,仅字形上就反映出“奔”比“走”快。隶书笔形平直化,“夭”写成了“大”,由三止讹变成的“芔”写成了“卉”,熹平石经作
(16)先。
甲骨文从止从人。金文已有不少将“止”写得近于“屮”。《说文》:“
(17)往。
甲骨文从止王声,本义为去往。金文增彳。小篆止形变作
(18)歲。
甲骨文从步戌声,本指年岁。《说文》:“
表示与脚有关的动作的汉字很多,最初字形中的脚形是十分清晰的,但是,在字形的发展演变中,因所处位置不同,象脚形的“止”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变化,很多变化早在汉代已辨识不清,以致《说文解字》中多有字形分析的错误。隶书在单纯追求书写便捷、字形均衡的驱动下,形体的变化更大。
3. 部件“”的分化
有些同源异形现象是在现代汉字简化与整理时才产生的。
(19)冓→冓,勾,井。
“篝”“覯”“遘”“媾”“構”“購”“溝”“講”这些字均本以“冓”为声符,因语音演变了,原来的声符已不能准确表音,根据现代读音,“構”“購”“溝”的声符被换成了“勾”,就成了“构”“购”“沟”,“講”的声符被换成了“井”,就成了“讲”,而不太用的“篝”“觏”“遘”“媾”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移动式升降平台安全管理.pptx VIP
- JMP中文版使用指南.pdf VIP
- 供应商供货能力评估方法.docx VIP
- 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4 Everyday Economics Using language教案.docx VIP
- 2025年中国AI智能硬件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docx
- 国开一体化平台04037《人体解剖生理学(本)》章节自测(1-11)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思迅专卖店管理系统8特色介绍.ppt VIP
- 培智二年级生活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docx VIP
- 小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简单版(二篇).doc VIP
- 高中英语词汇3500词(必背)-高中英语必备3500词汇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