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代散号将军制度新探.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代散号将军制度新探 隋唐以来,“名将军”一直是“名官无职”的现象。 南朝齐、梁之际,散号将军制度曾发生很大变化。《隋书·百官志》上叙之甚详,但后人皆以其为无权之虚号,故未加以注意。事实上,梁朝对散号将军制度的改革,有其重要意义。将梁、陈之制与宋、齐之制仔细加以比较,便可发现,这一改革是起自寒门将帅的南朝皇族巩固和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是士族门第界线在当权寒人势力操纵下日趋制度化的表现。纵观魏晋隋唐之际散官制度的整个形成过程,还可看出,这是其间的一个重要阶段,标志着所谓“本阶”之制的初步形成。现详述如下。 天监七年,梁武帝下令革选,丞相以下内职“定为十八班,以班多者为贵”。散号将军则单成一类,“叙于百司之外”。其中流内将军一百二十五号,分为十品、二十四班,流外将军十四号,分为八班。普通六年,又增置流内将军一百号,共十班。大通三年,又对个别军号作了改动和调整,“遂以定制”。凡二百四十二号,三十四班 秦汉百官,以秩石分贵贱。及至曹魏,又分九品,贵贱大体以品为准。其后,士人求官日益看重清浊、位望,九品之制与士人对百官贵贱的评价又渐渐不合。梁武帝革选,“定班法,与品互用” 散号将军的改革也是根据同样原则。《隋书·百官志》上:梁武帝“诏以将军之名,高卑舛杂,命更加釐定。”但具体情形与上述内职不同。原有军号的贵贱次序并未打破:自镇卫至四翊,共五班,相当于原来四平以上诸号,武臣班“代旧前后左右四将军”,镇兵班“代旧四中郎(将)”,智威班“代旧征虏”,智武班“代旧冠军”,轻车班“代旧辅国”,宁远班“代旧宁朔”,流外第八、七、六、五、四班代旧建威、建武等号,第三班鹰扬、第二班陵江,原是五品军号,等一班偏将军、裨将军,原是八品军号。只是在远宁班之下,流外第八班之上增加了大量军号。天监七年加入十二班,共六十号,普通六年将这十二班合为六班,又在其上加置十班共一百号。因此梁代散号将军制度的最重要变化,是在旧日的三品将军与四品将军之间加置了十六班共一百六十号将军。(见上表) 众所周知,自东晋孝武帝以后,高门士族即开始衰落,寒门士人迅速崛起。及至南朝,寒人当政遂成明显趋势。但高门士族始终控制着选举权,特别是文职中的清流美职,几乎被他们垄断。寒门子弟若由文职升进,必倍受歧视,通常只能担任浊职,“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途所隔” 散号将军主要用以奖励军功。故南朝寒人获军号者极多,并且大多初除便为四品,稍迁便至三品。如《宋书·宗越传》 越为役门,出身补郡吏。……世祖镇襄阳,以为扬武将军(四品),领台队.……寻加龙骧将军(三品)。 本三五门,出身郡将.……孝建中,为建威将军(四品)、桂阳太守.迁“太宰参军、龙骧将军”(《武念传》)。 因此,自刘宋以降,士人带军号者多为三品、四品,除授五品以下军号的例子甚为少见。 寒门武人轻取高级军号,对高门士族的社会地位自然是一种挑战。但高门子弟自有清途,出任武职在其仕宦经历中只是点缀,散号将军也非其主要升进途径,故而对此并不十分计较。而对南朝皇室贵族来说,情况则不同。 南朝皇帝鉴于东晋一朝皇权不振、门阀专政的教训,皆以宗王出镇要害之地,控制地方军政大权,中央禁军将领也常用宗室子弟,而这些人通常都带散号将军。此外,散号将军虽无实权,却可开府置佐。皇族子弟以此为荣,虽不领兵,亦多有军号。《宋书·周郎传》载郎上书曰:“帝子未官,人谁谓贱?……何必列长史、参军、别驾、从事,然后为贵哉1”所指当包括散号将军。《陈书·世祖九王传》:“旧制诸王受封,未加戎号者,不置佐史。于是尚书八座奏曰:‘夫增崇徽号,饰表车服,所以阐彰厥德,下变民望。第二皇子新除始兴王伯茂,……亦加宁远将军,置佐史’”。自此,诸王受封后,例加散号将军。所以,散号将军是南朝皇室贵族的重要身份标志之一。 列宋一朝,皇子初授军号例为三品。 《宋书·文五王传》:刘休范“封桂阳王为冠军将军、南彭城下邳太守。” 《孝武十四王传》:刘子勋“年五岁,封晋安王,……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刘子真“年五岁,封始安王,食邑二千户。仍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 王子初授军号例为四品。 《武三王传》:江夏王刘义恭之子刘仲容“封永县侯修.为宁朔将军、临淮济阳二郡太守。” 《武二王传》:南郡王刘义宣之子刘恺,“十岁,封宜阳县侯。仍为建威将军、南彭城沛二郡太守.” 南齐皇子初授军号皆为辅国以上。 《南齐书·高祖十二王传》:“武陵昭王 《武十七王传》:“建安王子真……为辅国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 王子初授军号多为宁朔。 《豫章文献王传》:豫章王肖嶷之子肖子廉,“封永新侯,……除宁朔将军、淮陵太守。” 《武十七王传》:竟陵王肖子良之子肖昭胄,“自竟陵王世子为宁朔将军、会稽太守。” 初授军号便至三品、四品,已极优越,但与一般士人乃至寒门将帅的差距仍然甚小。梁武帝所谓“将军之名,高卑舛杂”当即指此。 南朝

文档评论(0)

liummmsss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