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中下游古水文学特征分析
全球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世界变化,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全球变化通过降低周期周期来影响全球降水的分布,并影响长江流域干旱的发生。长江是中国的主要河流,在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频繁的洪水灾害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增温趋势,长江中游的降水显著减少。
古洪水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 通常采用两种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地质记录法有关长江流域水灾的最早记述迄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但早期 (宋代以前) 的记载非常简略, 且由于王朝的更替多同水旱灾害和战乱交织, 灾害记述在时间上缺乏连续性, 区域上缺乏系统性
1 yd0606孔岩芯特征及岩芯原位扫描
末次冰盛期时, 东海陆架大部分裸露成陆, 长江主干道可能在冲绳海槽西缘入海.随着冰消期的到来, 海面快速上升, 长江入海口逐渐向前推进.直到7 ka BP左右海侵达到最大, 形成以镇江、扬州为顶点的巨大河口湾.此后, 由于长江入海泥沙堆积速率超过海面上升速率, 河口湾开始填充, 海水后退, 岸线向海推进, 逐渐形成现代长江三角洲
(ⅰ) 岩性与沉积相划分.YD0901孔全长65.23m, 岩性可分为3段. (1) 51.88~65.23 m:河床相.主要以中细砂为主, 偶见砾石, 含大量植物碎屑, 颜色呈黄褐色.末次盛冰期以来, 东海陆架大部分裸露, 水动力以河流切割为主, 陆架上发育多条古河道以及巨型下切河谷
(ⅱ) 年代框架.YD0901孔的年代框架基于8个贝壳的AMS
(ⅲ) 实验测试.对YD0901孔5m以上的岩芯以1 cm为间隔, 利用XRF岩芯扫描仪 (XRF Core Scanner) 进行岩芯原位扫描, 获得了Al~U等多元素在岩芯中的分布.XRF岩芯扫描仪预处理简单, 扫描过程不破坏岩芯, 且分辨率高 (扫描间隔1 cm) , 元素检测值低.
对整个岩芯按10 cm间隔取样, 获得粒度样品进行粒度测试.预处理步骤如下:取样品0.15 g, 加入10 mL 30%的H
2 结果
2.1 风湿风特性的风速变化
在土壤和沉积物中, Zr主要赋存于锆石中
现代水下三角洲沉积物主要是经过长距离搬运/混合和分选的长江流域风化物.其中的Zr主要赋存于含Zr的粗粒矿物, Rb主要分散在细粒矿物中, 所以如同黄土及湖泊沉积物一样, 长江流域风化物的Zr/Rb值同样可以反映粗、细颗粒相对含量, Zr/Rb值越大, 说明粗粒矿物越多.洪水发生时, 长江径流量迅猛增加, 输沙量增大.大通站监测数据表明, 1998年发生的长江全流域大洪水, 当年入海沙量和径流量分别是正常年份的1.8倍和1.5倍左右
图2给出了YD0901孔600年以来Zr/Rb值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Zr/Rb值主体分布于1.8~2.0之间, 但有的时段出现齿状峰值, Zr/Rb值可以达到3或4甚至更大.总体看, Zr/Rb峰值与施雅风等人
2.2 洪期沉积特征
如前所述, Zr/Rb峰值段对应洪水期, 那么其粒度分布也应符合洪水期特征.一般而言, 洪水期, 水动力强劲, 长江携带大量粗砂入海, 导致水下三角洲粗粒显著增多
粒度频率曲线显示 (图3 (a) ) , 洪水期与非洪期沉积均为单峰, 说明物源单一, 均为广阔的长江流域风化物.洪水期频率曲线高而窄, 且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大;非洪期频率曲线低而宽, 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小.说明洪水期, 中值粒径变粗, 水动力显著增强长江携带大量粗粒沉积物入海.
概率累积曲线可以反映沉积物的搬运方式, 而搬运方式与沉积环境相关.从图3 (b) 可以看出, 洪水期表现为明显四段或五段式累积曲线形态, 缺失滚动组分, 跳跃组分存在冲刷-回流分界点 (约3~4Φ) 跳跃组分约占30%~70%, 指示水动力强, 反映出主要受短距离急促洪流搬运的特征.洪水期, 滚动组分大部分沉积在陆地和近岸, 进入水下三角洲的滚动组分非常少, 而水下三角洲和闽浙泥质区的砂质组分主要由风暴潮和波浪带来
3 流域洪水的沉积
洪水发生时, 长江径流量和流速增大, 携带大量陆源风化物入海, 导致水下三角洲沉积粗粒含量增多, 细粒组分在洪流带动下在离岸更远处沉积, 造成YD0901孔粗粒相对于细粒含量明显增多, 由于分选作用导致Zr/Rb值增大.进一步对Zr/Rb峰值段和正常值段进行粒度测试发现, 洪水期的水下三角洲沉积多跳跃组分.
1840年以来, 前人整理的流域洪水年份系统、详细
总之, 1350~1840年长江流域历史洪水记录年份与Zr/Rb“显著高值”年份一一对应, 充分证明了陆地上或者历史文献仅仅保留了特大古洪水记录, 那些长江支流小规模的洪水事件, 其陆地遗留证据易被后期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