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来华臣咏豫让诗十二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越南来华臣咏豫让诗十二首 春秋时期最著名的女商人之一于志达决定为赵湘子报仇,但失败了。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忠义的精神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推崇,诗歌、小说、戏曲都有不少以豫让为题材的作品。豫让的事迹在《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淮南子》等著作中都有记载,但塑造豫让形象最成功的无疑是《史记》。“《史记》本身所具有的浓厚诗性,加上事件情节、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创作母题和原型,《史记》也因此成为历来诗人写作咏史诗的取材渊薮。” 《史记》作为一部融文、史于一身的鸿篇巨著,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诗人,也传播到了国外。越南作为与我国山水相连的国家,《史记》对越南人的影响不小,如研究越南历史的重要史书《大越史记全书》的编撰就学习了司马迁的《史记》。葛兆光先生提出“从周边看中国”的概念,他认为从这种彼此“对视”之中,可以看到传统中国文化在古代越南的长久影响。中国历代咏豫让的诗虽然不少,但当豫让出现在异国人的笔下,就足以引发我们的关注。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的《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共二十五册,原版影印了元明清三代五十三位越南使节的七十九部作品。在这部《集成》中,越南使臣咏豫让诗共12首,全部写于清代。此前还未有学者对中国古代诗人咏豫让诗进行注评,更没有针对外国人咏豫让诗的注评。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越南使臣咏豫让诗的注评,分析越南使臣对豫让形象的接受。 一、 咏豫让诗的分布 越南使臣燕行路线大致是由陆路至凭祥镇南关(今友谊关)进入中国,途径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山东、河北等多个省市,最终到达北京。由于古代交通不便,越南到北京路途遥远,一般越南使臣一次燕行活动需要两年左右。越南在来华使臣的选任问题上十分重视,能够入华充当使臣者大多是在科举中有所中第之人。在漫漫旅途中,饱读诗书的越南使臣在观览中国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时不免有所感触,吟叹于口,写作韵文,借诗歌抒怀。越南使臣燕行的汉文作品绝大部分存放于越南汉喃研究院的汉喃书库(越南汉喃书籍的主要收藏地),由于这些著作仅在越南国内流传,中国读者很难窥其风貌。2010年《集成》的出版使我国读者有机会一睹其风貌,这对研究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外交活动,通过“异域之眼”看中国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集成》收录的12首咏豫让诗分布在第8、9、10、11、12、14、20、23册,其中阮攸作两首,郑怀德、吴仁静、黎光定、丁翔甫、黄碧山、潘辉注、张好合、李文馥、阮思僩、阮述各作一首。诗歌体裁包括五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越南使臣吟咏豫让,除了赞扬豫让的精神外,还有一些别具意义的纪咏,即对河北邢台豫让桥的记录。 越南使臣咏豫让的12首诗中有11首都以“过豫让桥”为主题,豫让桥即以纪念豫让而命名的桥梁。值得注意的是,越南使臣诗歌中记录的“豫让桥”都是位于河北邢台的豫让桥。黎光定《过豫让桥有感》序曰:“桥在邢台城内。” 二、 越南特使在河南写诗 1 清郑怀德《乾清类集》 仇赵难销豫让魂,赵家终破豫让桥。 存怒翻雄浪里城,震气吐长虹晋水。 尊柱掛苔衣铭旧,击碣藏岁石记余。 吞至今国士风犹壮,激发人思遇我恩。 见郑怀德《艮齐观光集》,《集成》第8册,第336页。郑怀德(1765—1825),一名安,字止山,号艮齐。此集写于嘉隆元年夏至次年冬(清嘉庆七年至八年,1802—1803)出使清朝期间。 晋水,古水名。《水经》:“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又东过其县南,又东入于汾水。” 2 吴仁静《拾英堂选择》 豫让桥边雨浥尘,平明秋过认前真。 泉声石咽思吞炭,柱色苔斑拟漆身。 岸口虽埋衣溅血,江边遗恨马惊人。 至今国士风犹在,长使忠臣每问津。 见吴仁静《拾英堂诗集》,《集成》第9册,第57页。吴仁静(约1763—1813),字汝山,嘉定人。清嘉庆七年(1802)出使清朝。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櫛冠,平明而听朝。” 3 清嘉庆年间,叶幼黎光定《华原诗草》 序云:桥在邢台城内。 邢台城里驾征鞍,一带长虹著眼看。 梁下月低吞炭影,板头霜印漆身寒。 众人今日经过易,国士当年去住难。 赵孟基图随逝水,桥名终古占江干。 阮素如曰:胸次高迈,造语壮旺。 见黎光定《华原诗草》,《集成》第9册,第135页。黎光定(1759—1813),字知止,号晋齐,承天富荣人。清嘉庆七年至八年(1802—1803)出使中国。 征鞍,指征马,旅行者所乘的马。长虹,指虹彩。梁下,桥下,此处指豫让桥下。赵孟,春秋时代人们对晋国赵氏历代宗主的尊称,非特定单指一个人。孟,长也,故赵孟意为赵氏大宗的宗主。此处指赵襄子。 4 治理金云翘传 晋阳城下滔滔水,智伯漆头为溺器。 无人报仇诚可悲,其臣豫让身当之。 漆身为癞剔须眉,妻子相逢仍不知。 身挾匕首伏桥下,怒视仇腹甘如饴。 杀气冻冻不可近,白日无光霜雪款。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