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盛乐至平城时期女乐考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魏盛乐至平城时期女乐考述 北魏政权的建立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盛乐、平城和洛阳。关于北魏早期礼乐制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城时期宫廷礼乐、石窟伎乐、乐户制度等方面。 一 洛阳—盛乐时代的礼乐初建 关于北魏开国史、建国史、制度史,许多历史学家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对研究北魏早期的礼乐制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第一阶段为拓跋力微时期初识礼乐。始祖拓跋力微兼并没鹿回部,“尽并其众,诸部大人,悉皆款服,控弦上马二十余万” 第二阶段为桓帝、穆帝时期始建乐悬。拓跋力微之子拓跋禄官时期,部族分三部,禄官亲率一部,文帝长子拓跋猗(桓帝)及次子拓跋猗卢(穆帝)别统二部,分别控制了上谷以北、濡原以西,代郡参合陂以北,以及盛乐、平城地区。“自始祖以来,与晋和好,百姓乂安,财畜富实,控弦骑士四十余万” 桓帝之后,拓跋猗卢统摄三部。晋怀帝时猗卢协助刘琨征讨白部大人、刘虎,并“从琨求句注、陉北之地”。刘琨表奏徙马邑、阴馆、楼烦、繁畤、崞五县之民于陉南,立城邑,“帝乃徙十万家以充之”。 第三个阶段为拓跋珪时期礼乐改制。猗卢末年,拓跋部内部纷争不断。(烈帝)翳槐时期,借助后赵势力平定诸部,营建盛乐新城。什翼犍即位后,与慕容鲜卑联姻,建国三年(340)移居盛乐宫,多依仿中原建设政治、礼仪、职官制度。建国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坚灭代,收编拓跋诸部。“淝水之战”(383)后,前秦政权瓦解。登国元年(386),拓跋珪在长川即代王位,自号“魏王”,正式重建盛乐政权;迁代前的八年中,联合贺兰部、后燕翦除拓跋部族内乱,先后击败铁弗部、独孤部、库莫奚部;此后又灭后燕,迁代不久大破高车、柔然,基本平定了北方诸部。在这个过程中,北魏得中山金石,并移民百工,这对平城初期的礼乐建设意义重大。 皇始二年(397)九月,道武帝伐后燕,得“所传皇帝玺绶、图书、府库、珍宝,簿列数万” 永嘉已下,海内分崩,伶官乐器,皆为刘聪、石勒所获,慕容俊平冉闵,遂克之。王猛平邺,入于关右。苻坚既败,长安纷扰,慕容永之东也,礼乐器用多归长子,及垂平永,并入中山。……逮太祖定中山,获其乐县,既初拨乱,未遑创改,因时所行而用之。 永嘉之乱后,西晋宫廷乐人、礼乐金石辗转流迁。前赵刘聪占长安,屠洛阳,移至襄国(今河北邢台)。石勒代后赵,遂入邺城,迄至冉魏。慕容俊平冉闵,归于前燕。王猛灭前燕,并入长安(前秦)。及慕容永破前秦苻丕,入居长安,后“率鲜卑男女三十余万口,乘舆服御、礼乐器物,去长安而东” 永嘉之后,魏晋宫廷的金石乐人,代表了华夏一脉的礼乐正统,受到南北诸国的竞相争夺。前世伶人,可以移风易俗,太乐之伎象征帝王统天之尊,对易代之国制礼作乐有重要意义。中山宫廷礼乐上承魏晋正脉,辗转入于北魏,也成为支撑盛乐—平城之际礼乐建设的核心力量。作为服务于宫廷祭祀燕飨礼仪的中山女乐,进入盛乐、平城宫廷,对北魏前期女乐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溯源洛阳—盛乐—平城乐人的迁移路线为:西晋洛阳─前赵襄国─后赵邺城─后秦长安─西燕长子─后燕中山─北魏盛乐,南燕滑台、广固─北魏平城。 拓跋珪迁代前后,劫掠礼乐文物、工伎人口、粮棉牲畜等,兼并土地牧场,为平城政权的建立和崛起累积了国力。拓跋珪时期,开始进行政治、土地、职官制度改革。一是实行屯田制,采取“计口授田”以分配土地,“息众课农”以促进生产。二是建立八部大人制。通过“分土定居”以“离散诸部”,限制部族政治军事势力,加强盛乐政权的统一管理。三是设立中原体制的职官制度,设立公侯、将军、刺史、太守等职官。四是吸纳中原豪族、士人以及诸部贵族势力。五是礼乐改制。迁都前后,开始定正朔、协律吕、置音乐、设百官、定郊祀、立宗庙以及社稷诸祠,改革西天祭。这些措施利于拓跋部从部族统治向中原政权转变。 上述政治制度改革,从整体上改变了传统游牧部族的生产关系、生活方式和管理体制。拓跋珪时期不断征召前朝士人,调整安民政策,从战争初期的一时掠杀,到兵不伤农粟,存恤郡县孤老,使民户农桑屯田,让百工督课措业,以求弥合战后社会的荒遐。所谓“民俗虽殊,抚之在德”,“四海之人,皆可与为国,在吾所以抚之耳,何恤乎无民”。 永嘉之后北方部族以兵强族、以战富族的强烈的版图意识是这段历史发展的主线,这也是贯穿盛乐至平城前期政权的核心思想。追溯与华夏正统的联系,成为北方部族南下及安邦立国的政治依傍,前赵附汉,慕容依魏、姚苌求玺,拓跋正历,目的是为了获得“天命之应,历运在己”的政治认同。从拓跋力微到拓跋珪,盛乐政权从初识礼乐,金石略备,到真正拥有代表华夏正统的宫廷礼乐,历经百余年走过漫漫之路,拓跋部从草原文明渐次向中原礼乐文明靠拢。道武帝时期秉持中原五德历运观念 二 《代歌》的历史内涵 关于盛乐时期的礼乐活动,史籍仅记其事,具体礼仪辞章少有记录。女乐文献资料,也基本阙如。《魏书·帝纪》简略记录了拓跋鲜卑先祖世系以及迁徙的历史,准确度高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