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的记忆与记忆闫冰角落里的光
作为所有专业的学生,严兵在学习过程中尝试了不同的绘画风格,直到毕业。虽然他还没有很明朗的看到绘画之外的其他可能性, 但他分明厌倦了画布上的形式游戏 (也可以说是对油画语言的探索) , 他需要一次冒险, 哪怕是以失败告终, 也不愿给自己的大学画上一个平庸的句号。2007年的毕业展上他展出的作品是在保留了动物外形的整张皮毛上描绘动物的本体形象, 这组取名为“生死疲劳”的作品在美院毕业展上显得陌生而神秘, 皮毛上的动物形象用线条简单勾勒, 有着人类原始造型的色彩与张力, 生命的尊严与苦难被表达的直接而强烈, 与美院绘画教学里的形象塑造相去甚远。由于初次使用皮毛这种媒介, 对材料的特性把握不到位, 作品没有达到他预想中的效果, 但这次尝试给他日后的创作开启了一扇门。
毕业后的两年多里, 闫冰在深入研究皮毛的材料特性的同时对泥土, 承载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忆、味道、和情感的泥土, 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些泥土与有着平凡生活之温度的物件——火炉, 长凳, 木床, 木柜, 床垫等等达成了耐人寻味的形式结合, 有附着, 生长, 流淌, 包裹, 有更为艰苦与纯粹的:他用泥土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超越时空归属感的形体, 这些形体犹如燕子衔泥般被累积的过程对艺术家来说是一个苦行僧式的修行过程。与此同时闫冰用皮毛做的作品也脱离了毕业创作时的直白与强烈, 更为含蓄, 隽永。在这些作品中, 闫冰一直扮演着一个“讲故事者”的角色, 把平凡琐碎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虽然没有所谓高级文化的狡黠智慧或废黜严肃性的反讽幽默, 故事仍然动听且吸引人, 这是因为他的叙述和抒情有深厚的情感和感知的积淀基础, 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种气息在一件名为《他》的作品里显得尤其强烈, 一个竹编的背篓, 缀满了长长的麻丝, 这个背篓已经脱离了它的实用功能而成为一个生命个体, 或是群体生命的隐喻, 麻丝的质感与形态似乎暗示着这个背篓已经孤寂千年, 而生命的气息仍绵延不绝。
由于作品的材料和形式与中国乡土生活的密切联系, 闫冰的作品很容易被人误解为“乡土情怀”的产物,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中国当代社会语境的复杂性与开放性强烈吸引着艺术家们对于宏大问题与外来理论系统的关注。艺术家们或从各个角度讨论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尤以“持不同政见者”身份来讨论发展与进步者为众) , 或将作品创作指向文本系统, 寻求高深理论系统里的支点或意义。以闫冰的生活成长经历来观察世界, 一切都是从泥土中生长出来, 最终回归到泥土之中, 那些轰轰烈烈的事件与人物除了冷冰冰的纪念碑似乎没有给他们赖以生长并最终埋葬他们的土地留下值得抚摸与回味的痕迹。相对于此, 闫冰选择的是一个内向的、观照自我与生命内在历程的创作方向, 生命的载体在他的作品里不仅是动植物与人, 也是承载了生命的温度与痕迹的物件, 他对这些温度与痕迹加以个人化的保留与诠释, 去发现什么是可以享受的, 什么是可以挽回的。这些作品就像角落里的光, 照亮的首先是艺术家自己, 能否照亮其他人, 取决于他们是否与艺术家一样, 以同样质朴的方式面对生命与生活, 因为这些作品没有一个道德性批判立场去指引或暗示观众, 对于“标准”已然崩溃的现代人来说, 这是痛苦不堪的, 精神赤贫的人们无法再承受自己对于物质是同样的无知这一事实。
08年和09年我陆续从甘肃老家采了一些土带到北京, 这些土均采自家乡的田地和坍塌的老屋。田地的泥土里有各种各样的生物种子, 而老屋的泥土里有一股微微呛人的烟火味, 我把它们带到北京筑成一些类似燕子窝或马蜂窝的小巢, 并把它们筑在火炉, 风扇, 橱柜等一些生活用品上。我沉迷于这个过程, 像自言自语, 我认为这是一种抒情。对我而言, 作品来源于某种情感, 创作就是抒情。——闫冰
我注重作品的抽象化, 由几种材料构建出一种奇异抽象的气场空间, 这才是我想要的。没有具体的道理, 但有抽象的感觉, 我会有意模糊它的意义指向。——闫冰
作品《棉被》是用牛皮和棉花做成的被子, 有一丝温暖的凉意。——闫冰
一个农民在同一块土地上重复劳作一辈子, 最后把自己埋进这块土地, 这块土地表面没有任何改变, 就像这个人不曾存在过。普通人的生命过程是没有见证的, 这简直就是一个寓言。我出身农民, 对土地和劳作的情结很深, 作品《结石》, 《纪念》等与此有关。——闫冰
废旧的生活用品也是我经常使用的材料, 当然这跟怀旧无关。当我偶然得到一件旧物时, 我往往并不在意它的使用属性, 它的陈旧和曾经使用过的痕迹暗示着茫茫的时间和经历, 它就像一个从时间里走来的哑巴, 你分明面对它, 却难以完全解读, 既熟悉又陌生。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空洞, 很神秘, 就在我们身边的神秘。我借用它做成的作品也在暗示另一种神秘。——闫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