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行山区泥石流特征的主要特征
1 泥石流灾害概况
石家庄西部山区位于太行山东麓。是山西省与中国北方平原相连的过渡地带。由于山区自然环境复杂,山势陡峻,区域性暴雨时有发生;加之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的影响,从而诱发了多种山地地质灾害。其中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泥石流等山地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山区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山区经济的发展,而且爆发突然、能量巨大、破坏力惊人的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直接给山区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1999年8月14日发生在石家庄市平山县下口乡下瓦岔村东沟的泥石流灾害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实例。该次泥石流冲毁位于沟口的下瓦岔村,造成26人死亡。本文根据作者1999年8月24日的现场调查资料,力图忠实地记录该次重大地质灾害,以利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区域泥石流发育规律及成灾原因。目的在于最终提出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防治规划。
2 区域环境背景
2.1 下口乡、下瓦岔村
位于太行山深山区的下瓦岔村,在行政区划上归石家庄市平山县下口乡管辖。地理位置为北纬38°17′、东经113°34′。下瓦岔村就坐落于泥石流沟的沟口。本文称该泥石流沟为下瓦岔沟。
2.2 岩性及构造单元
下瓦岔泥石流沟内出露地层为上太古界阜平群木厂组的变质岩系。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岩,其次为片麻岩、大理岩及浅粒岩。在构造单元划分上,该区域属五台抬拱的阜平穹褶束的南端。区域内断裂主要为南部的近东西向延伸的下口断裂。
2.3 主沟群沟床组成
区域地势总体为西高东低。下瓦岔沟位于太行山支脉瓦岔山的西麓。瓦岔山呈南北走向,长约7 km。在地貌上属中山山地。下瓦岔沟近东西走向,并与下游近南北走向的主沟近于直角交汇。下瓦岔沟由4条支沟组成,主沟长1.31 km;沟流域总面积0.70 km2。沟源头海拔1 340 m,沟口海拔1 010 m。沟床纵剖面呈台阶状,3号支沟沟口附近为一较陡的阶坎。此阶坎之上为沟道上游,其沟床平均比降364.9‰;阶坎之下为沟道下游,沟床平均比降139.5‰;全沟床总体比降为273.3‰。在平面上,主沟呈一弧形;上游主沟走向为西北向,至沟口处,主沟走向已偏转成近西南走向。上游沟道边坡坡度较陡一般在25~40°之间,沟源区坡度60~70°,局部为近乎直立的陡坡。下游沟道边坡较缓,约10~25°(图1)。上游沟道内松散固体物质不太发育,下游沟道内原为坡耕地和人工填筑地。
2.4 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上,暴雨多发区
该区域属大陆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12.5℃。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多年年均降水量约600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此外,该区域属太行山东麓的迎风坡地带,是山区暴雨的多发区。暴雨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暴雨数的91%。其中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降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时期。下瓦岔泥石流沟属于蒿田河支流中的一条支沟。蒿田河向北流入滹沱河。下瓦岔泥石流沟下游为常年小溪流。
2.5 上地壳的结构
泥石流沟小流域内主要为中山灌丛,沟床内有人工栽植木本植被。山坡天然木本植被主要有栎树、落叶松、油松、山杨等,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上游边坡岩石多裸露,松散堆积物较少,但岩体中结构面较发育,稳定性较差。下游边坡较缓,松散堆积物较发育。沟道内为坡耕地或人工填筑土地。
3 泥石流流体特征
1999年8月13日21时40分至15日7时,平山县西部太行山区的下口、北冶、下槐、杨家桥、古月、小觉、温塘7个乡镇连降暴雨。下口及北冶两乡降特大暴雨。34 h内最大降雨量达760 mm。下瓦岔泥石流沟下游的蒿田河最大洪峰流量达1 800 m3/s。据下瓦岔村村民介绍:“14日晚约20时,从山村上游主沟内传来一阵沉闷的巨响(岩体崩塌—作者注),紧接着是轰隆隆的地声音,给人的感觉就好象山上的石头往下滚动(泥石流已形成—作者注),间或夹有树木被折断的咔嚓声(泥石流冲断沟内树木—作者注);有的村民还看见激起水浪所发出的白光(可能为泥石流体改变运动方向时,撞击3号沟口之突出小山脊激起的水浪—作者注)和火星(巨石相互撞击形成—作者注);眨眼间,泥石流已将山村南部位于沟口的十几户人家冲毁;整个过程约3 min”。
据作者8月24日现场调查,因为连降大暴雨,导致沟谷上游4号支沟边坡岩体崩塌,塌落岩体碎裂解体,进入沟床后在暴雨径流作用下,裹胁、冲刷沟床内的松散砂屑,于上游陡比降沟道内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向下快速运移过程中,又冲刷侵蚀沟道内坡耕地等松散物质,使泥石流规模进一步扩大。因主沟呈一弧形,泥石流形成早期沿北西向主沟道快速流动,在行至3号支沟沟口附近,撞击并切削沟口附近的一个小山脊。受此小山脊阻挡后,泥石流折向西南方向流动。此时,泥石流仍具有很大能量。并在向下游推进过程中,撞断沟道内大量山杨树,侵蚀刷深沟床。然后,冲入位于沟口的下瓦岔村,把十几户的民房建筑瞬间夷为平地。最后,泥石流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体育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小学体育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doc VIP
- (2025)冠脉介入培训试题答案.docx VIP
- 毛利人的传统文化.pptx VIP
- 新西兰毛利文化课件.pptx VIP
- 固体物理学 -课件(3.1.1)--第三单元课件.pdf VIP
- 小学三年级上册体育计划及教案(全册)(表格式107页).doc VIP
- Dell戴尔Dell 32 Plus 4K QD-OLED显示器 - S3225QC用户指南.pdf
-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教材解读.pdf VIP
- 遗失补办户口本授权委托书.doc VIP
- 2020年自考《播音与主持创作基础》练习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