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钊仕婚二事关系考论
被白居易称为“海与海、险、中、字无伦”的袁真对唐诗坛和政治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其人其诗的评价,则向来是唐诗学中的一大显案。千余年来,学者众说纷纭,毁誉不一,而争讼最烈者,当首推其人品行之高下。对此,陈寅恪先生评云:
微之年十五以明经擢第,而其后复举制科,乃改正其由明经出身之途径。正如其弃寒族之双文,而婚高门之韦丛。于仕于婚,皆不惮改辙,以增高其政治社会之地位者也。
抑更推言之,微之之贬江陵,实由忤触权贵阉宦。及其沦谪既久,忽尔变节,乃竞干谀近幸,致身通显。则其仕宦,亦与婚姻同一无节操之守。惟窥时趋势,以取利自肥耳。
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不难看出,陈寅恪先生对元稹的评价,总的来说是贬抑多于褒扬,而责之最深者,则是元稹于婚、仕二途中所表现出的“无节操之守”。寅恪先生曾一再阐明,中唐贞元、元和间的士大夫社会,可分为二部分:一部分(主要是词科进士)尚放荡风流之新习,另一部分(主要是山东旧族)则仍沿袭南北朝以来重门第婚姻之旧习。两种道德标准、新旧社会风尚并存杂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常呈现出纷纭错综之情势。至于元稹,则善于利用之,而乐于去旧就新,名实兼得,“乘此社会不同之道德标准与习俗并存杂用之时,自私自利”。因其能“忍情”,故一方面放荡风流,图欲望之满足,另一方面则以“悠悠若云”之意对待男女关系,去就自由,不为情感所束缚;因其甚有心计,故能深思熟虑,甚至于以情牟利,“以巧婚而致通显”,以“巧宦”而“位至将相”,“以富贵终其身”。此评是否恰切,本文尚有一些疑问,分述如下。
元稹与崔莺莺在西厢幽会,后遂委弃之,而娶太子宾客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即所谓“始乱之,终弃之”。此事固然可鄙,但元稹是否“以巧婚而致通显”、“以富贵终其身”?要说明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首先考查元稹仕、婚二事之关系。兹根据记载,分列元稹及韦夏卿主要事迹如下,以互相对照。
元稹十五岁以明经擢第,时韦夏卿仕于江南,由此推断,贞元十六年五月之前,元稹是绝无缘结交韦家的。元稹与韦夏卿相识应在贞元十六年(800)五月之后,时元稹在京应试,而韦夏卿亦改任京官。贞元十九年(803),元稹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置秘书省校书郎,而与韦丛结婚则是在作校书郎之后,不久韦夏卿即出为东都留守,并有归隐之意。元稹《韦居守晚岁常言退休之志因署其居曰大隐洞命赋诗因赠绝句》诗云:“谢公潜有东山意,已向朱门启洞门。大隐犹疑恋朝市,不如名作罢归园。”可见,韦夏卿晚年仕途并非顺畅,加之年老身疾,恐亦无力帮助元稹。故元稹在校书郎的闲职上滞留三年,生活十分拮据,不满之情屡见于诗篇,其所以复举制科,原因或即出于此。而元稹制举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则是得到了裴土自的赏识。《元氏长庆集》卷十《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回忆当年与白居易准备制举的情景云:“寝食都忘倦,园庐遂绝窥。略削荒凉苑,搜求激直词。那能作牛后,更拟助鸿基。”原注云:
旧说制策皆以恶,取容为美,予与乐天,指病危言,不顾成败,意在决求高等。初就业时,今裴相公戒予,慎勿以策苑为美。予深佩其言,然而怪其多大拟取。有可取,遂切求潜览,功费累月无所获。先是穆员、卢景亮同年应制,具以词直见黜。予求获其策,皆手自写之,置在筐箧。乐天、损之辈,常诅予箧中有不第之祥,而又哂予决求高等之僭也。”
“裴相公”即裴土自,《旧唐书》卷一四八《裴土自传》载:“裴土自字弘中,河东闻喜人。(略)贞元中,制举贤良极谏,对策第一,(略)转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时吏部侍郎郑王旬瑜请土自考词判,土自守正不受请托,考核皆务才实。”又云:“裴土自精签默识,举贤任能,如崔群、裴度、韦贯之辈,咸登将相,皆土自之荐达。”同书卷《韦贯之传》云:“(元和元年)与中书舍人张弘靖考制策,第其名者十八人,其后多以文称。”元稹元和元年四月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前裴土自曾亲予指示,又遇其亲信韦贯之为考策官,对元稹自当另眼看待。《元氏长庆集》卷七《感梦》诗云:
无乃裴相君,念我胸中气。(略)僧云裴相群,如群恩有几?我云滔滔众,好直者皆是。唯我与白生,感遇同所以。官学不同时,生小异乡里。拔我尘土中,使我名字美。美名何足多,深分从此始。吹嘘莫我先,顽陋不我鄙。”
题下原注云:“梦故兵部裴尚书相公。”诗中回忆裴土自对自己的赏识和提拔之恩,感激之意溢于言表。其实,裴土自对元稹的帮助不限于此。据汪立名《白香山年谱》考证,元稹、白居易于贞元十九年同中“书判拔萃科”,其时郑王旬瑜领选部而请裴土自考词判。元稹《感梦》诗云:“僧云裴相群,如君恩有几?我云滔滔众,好直者皆是。唯我与白生,感遇同所以。官学不同时,生小异乡里。拔我尘土中,使我名字美。”对照起来看,元稹、白居易中“书判拔萃科”时已以诗名受知于裴土自。元和三年(808)九月,裴土自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