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的天然起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银杏的天然起源 银杏植物从出现到繁荣,经历了三个地质时期,即古代出生时代、中生代繁荣时代和新生代去世时代。银杏(Ginkgo biloba)在中生代侏罗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第四纪冰川降临,欧洲、北美及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的银杏类植物荡然无存,惟独在中国的大地上幸免于难,成为惟一生存的后裔,举世闻名的植物“活化石”(林协,1997)。 然而,自然界究竟有没有银杏原生种群,长期以来一直为广大植物学工作者所关注,但众说纷纭。20世纪30年代以来,贾祖璋、胡先、郑万钧、成俊卿、陈植、王汉津等认为天目山银杏是原生种群。1935年,果树学家曾勉之在其“浙江诸暨之银杏”一文中明确提出“惟野生者至今尚未寻获,植物学家有谓浙江为其策源地,今则天目山一带,此树特多,颇似天然”(曾勉之,1935)。树木学家陈嵘认为“……(银杏)野生者绝无。”,王伏雄、陈心启等认为天目山银杏可能是栽培的。郑勉、裴、李正理等人则认为天目山的银杏是野生状态,是否为野生难以证实。 1956年原台湾大学李惠林教授在其“A horticultural and botanical history of Ginkgo”一文中认为在中国东南部可能仍有野生的银杏,而这种活化石最后定居的地方是“沿着浙江的西北部和安徽的东南部一带山区”。林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次考察天目山银杏种群。1989年曾与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Peter Del Tredici博士联合调查(Tredici等,1992)。1995年,陪同Peter Del Tredici博士及瑞士、法国、德国学者一行5人,再次对天目山银杏种群进行考察并形成共识,即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银杏有两种情况:一种如海拔1 000m的开山老殿前列植的数株银杏大树,海拔300m禅源寺内单株银杏大树,以及入山门至三里亭两侧带状银杏幼林,明显为人工栽植,只是栽植年代不同而已。另一种为自然保护区内海拔330~1 100m沟谷两旁及山坡丛林中散生的200多株银杏树,则非人工栽植,而是实生银杏根基萌发的多代同堂树,即复干银杏,是银杏原生种群在自然界繁衍更新的后裔。贵州科学院向应海等运用植物群落学、种群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对西天目山的古银杏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西天目山天然林及银杏种群是一个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综合体。其中的银杏种群不仅是残遗植物的代表,而且是我国残遗植物地理群落集中分布地。因此这里的银杏种群应属于典型的野生群(向应海等,2000)。 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天目山是长江和钱塘江部分支流的发源地和分水岭,由西天目和东天目组成,两山主峰相距8.65km,峰顶各有一池,形如双目,故名。东天目山原生植被早已破坏殆尽;西天目山地形复杂,地表结构以中山—深谷—丘陵—宽谷及小型山间盆地为其特色。1 000m以上的山峰较多,河谷深达700~1 000m,峭壁突生,怪石林立,峡谷众多,第四纪冰川只在山麓有轻微侵袭的遗迹,故原生植被保存完好,素有森林王国、天然植物园、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的美称。1953年建立国营天目山林场,1980年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北纬30°18′~30°20′,东经119°24′~119°28′,距杭州90km,面积4 284km2,主峰仙人顶海拔1 506m,由于受地形和海拔影响,气温梯度变化明显,山顶年平均气温8.8℃,山麓则为14.8℃;全年无霜期山顶为209d,山麓为35d;降雪日数,海拔1 150m的开山老殿131d,山麓为80d。 自然保护区的土壤属亚热带红黄壤类型,海拔600~800m以下为红壤,800~1 200m为黄壤,1 200m以上为黄棕壤。土层厚度达1m以上。腐殖质层达30cm以上,pH值4.7~5.9。全年降水量1 390~1 870mm。 西天目山古老森林中的银杏与高大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金钱松(Pseudolarix kaempferi)、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等占据上层林冠,其下为紫楠(Phoebe sheareri)、青刚(Cyclobanopsis glauca)、东南石栎(Lithocapus brevicaudotus)等,郁闭度在0.9以上(林协,1997)。 2 主要类型树高生长情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林协、王汉津、陶银周、Peter Del Tredici、周骋、赵明水、向应海等,先后对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300~1 100m的山坡丛林和沟谷两侧,散生或呈小块分布的银杏古树株数、分布地点、生长状况、雌雄株比例等方面作过详细调查,结果形成共识,即保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