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空间与时间乡村记忆与都市体验走进鲁迅世界的一个入口《大师名作坊(鲁迅卷)在酒楼上、伤逝、阿金》导读(上)
这真的是“不可完成的鲁迅”。他的作品经常阅读和更新,他的世界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换言之,鲁迅及其创作被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阅读和研究。
一 文学空间:“走异”的时代选择
鲁迅一生中有几次重要的空间转移:自从19世纪末1898那年18岁的鲁迅离开绍兴到南京矿路学堂学习,他就辗转于“南京-东京-杭州-北京-厦门-上海”几个城市之间;而每一次转移都对他的人生之路、文学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留下鲜明的印记。其中居住时间最长、体验最深的,是一个乡镇——他的故乡绍兴,与两个城市——北京与上海。他的创作激情正是源于从这三大空间所获取的乡村记忆与都市体验,而他由此而创造的“鲁镇(绍兴)世界”、“北京世界”与“上海世界”构成了鲁迅文学世界的主体。
人们很容易地就注意到“绍兴-北京-上海”这三大空间在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及其转型中的特殊地位。绍兴不仅有着古越文化与浙东文化的深厚传统,而且其所在的浙江正是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较早地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北京附近的周口店“山顶洞文化”代表着居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类祖先的文化;长期作为封建王朝的首都,明清以来逐渐形成的带有浓厚的贵族与平民色彩的北京文化,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北京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孕育、发展着中国现代新文化;但作为一个传统底蕴深厚的城市,北京的现代转型却又显得步履蹒跚。上海则是典型的新兴现代国际大都市,在那里,集中地显示了现代都市文明的全部魅力与矛盾。鲁迅的文学就孕育、产生于这样的生存环境与文化空间中,他最终成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最伟大的观察者、描述者与最深刻的批判者,绝非偶然。值得关注的,还有鲁迅进入这三大空间的“时间”。当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发展到了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里所说的“衰落期”,孕育着新的变革时,鲁迅正好在传统与民间文化资源都极其丰厚的绍兴水乡度过自己的童年,接受了最初的教育,既感受到了传统社会与文化的没落与腐朽,又最后一次直接领悟着以后缺乏系统的传统教育的几代人无法感受的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同时受到了民间文化的熏陶,打下了精神的底子,成为他生命中永恒的记忆。而在社会开始发生动荡,故乡日显败落,意味着社会变革的临近的19世纪末,鲁迅既被现实所迫,又是适时地“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在“南京-东京”找到了西方“新学”的新天地,并开始了自己的新的独立创造。在1909年归国以后,鲁迅的生命中曾有过“沉默的十年”:先后流徙于杭州、绍兴、南京诸地之后,在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落潮期,于1912年转移到北京,在这里,一面“沉入于民间中”——沉入故乡民间记忆,咀嚼生活其中的普通人的悲欢;一面“回到古代”——如研究者所说,通过“以会稽郡为横坐标,以魏晋时代为纵坐标”的古籍整理,回到魏晋文化与浙东文化之中,形成了生命中的魏晋情结与浙东情结:这其实正是在为新的思想、文化与社会变革作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当“五四”新文化运动大潮兴起,鲁迅成为其中的弄潮儿,也同样绝非偶然。在经历了“五四”的落潮以后,鲁迅又南下厦门、广州,目睹了革命高潮中混乱与失败后的幻灭,于1927年末起,作为一个自由撰稿人定居于上海。——这又是一个适时的空间转移:中国文化、文学的重心,正由北京为中心的大学学院转向以上海为中心的文化、文学市场;而30年代中国社会的都市化、现代化发展也是以上海为中心的。正是身处这样的旋涡中心,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深切体验,成就了杂文家的鲁迅。
我们更可以扩大了说,正是前述空间与时间的交汇,铸造了鲁迅。
二 国文学的研究视角
我们现在开始进入具体的文本阅读。
先读上篇《〈在酒楼上〉——老屋的追忆》。首先要注意的是《〈朝花夕拾〉小引》。此文写于前面所提到的大革命失败以后的1927年5月,鲁迅谈到他“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并因此说到“思乡的蛊惑”,却又强调“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是一个重要的提示:鲁迅关于绍兴老屋或以其为背景的文字,都是过去式,而非现在式;是远离家乡以后身在别一样的城市空间里的反顾;不是现实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追忆,是现时都市体验引发的乡村记忆。这之间的空间距离与时间差不仅颇耐寻味,而且几乎是领悟这些文字的内蕴的关键。
于是,人们注意到,收入本篇第一辑“百草园世界”的散文,写在鲁迅生命的两个阶段,在两个不同的时空里:前八篇除《社戏》外全写于1925、1926年间的北京与厦门;后二篇则写于1936年的上海。但却有着内在的相通:都面临生存的困境,以至死亡的威胁:《朝花夕拾》里的回忆文,如《小引》里所说,是写在遭遇围剿的“东壁”下,被通缉的“流离”中,以及一场大病之后;而写作《我的第一个师傅》与《女吊》时,鲁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0196】82页PPT农业集团企业信息化总体解决方案(豪华版).pptx VIP
- 2025至2030自动焊接机器人系统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北师大版(北京)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七章 热现象单元练习题.doc VIP
- SMTC 5 320 040 与空气接触橡胶材料要求(20130531).pdf VIP
- 酒厂(白酒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全套资料汇编(2019-2020新标准实施模板).doc VIP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苏科版2024新教材)(含解析).pdf VIP
- 2019年上海科技大学991数据结构与算法硕士研究生考试真题.pdf VIP
- 职业中等学校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方案.docx VIP
- 英语 第一册(五年制高职)课件全套 Unit1 A New School---Unit8 Time to Celebrate.pptx
- 四年级数学-课前三分钟讲稿-三角形和四边形-图形稳定性的应用--精品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