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膏方制剂与运用的历史沿革
石膏,又称石膏和石膏,是一种反复加工和提取中药汤、去渣和果汁的半流体型。膏方,在现代有两种,一是膏滋成药,消费者可直接购买,一是医生诊察施治的处方,可依法熬制。本文对膏方的有关制剂与运用的历史沿革,从源溯流,分为三个时期作一探讨,供大家参考。
1 从“现代膏”到“姜片”
膏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上溯到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内经》中关于膏剂的记载,如豕膏、马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主要外用以治疗外、伤科疾病。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所谓“煎”,已与现代膏方的制作方法十分相象,完全可以看作最早的膏方。如《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中的大乌头煎,方用大乌头五枚,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这种水煎药物,去药渣,继续浓缩药液,最后入蜜,再煎煮蒸发水分的方法,就是现代一般制膏滋的方法。而且,这也是膏方内服的最早记录。《黄疸病》篇的猪膏发煎也是膏方。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卷八专列“治百病备急丸散膏诸要方”一节,其中载裴氏五毒神膏、苍梧道士陈元膏、华佗虎骨膏等八方。《肘后方》诸膏方制剂一般是用苦酒(即醋)与猪油作溶剂,药制成后,既可外用以摩病处,又可内服。
南北朝时的陈延之著有《小品方》。据《外台秘要》卷三十一记载,《小品方》有单地黄煎,是最早的滋补膏方。唐初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一“合和第七”,在论膏方时说:“凡合膏,先以苦酒渍,令淹浃,不用多汁,密覆匆泄……煮膏当三上三下,以泄其热势,令药味得出……其中有薤白者,以现头微焦黄为候,有白芷、附子者,亦令小黄色为度。猪肪皆匆令经水,腊月者弥佳。绞膏亦以新布为绞之。若是可服之膏,膏滓亦堪酒煮饮之;可摩之膏,膏滓则宜敷病上。盖令兼尽其药力故也。”说明《千金方》关于膏方的制剂与给药途径跟《肘后方》大体相同。但《千金方》中有个别“煎”方已与现代膏方完全一致,如卷十六的地黄煎,是一首滋养胃阴,并清虚热的膏方。
膏方,在王焘的《外台秘要》中仍称之为“煎”。《外台》卷三十一载“古今诸家煎方六首”,这些煎方实则上是现代的膏方,均被用作滋补强壮剂。
宋金元时期之膏方,基本上一仍唐代之旧。《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论述有关膏方的制备方法时,基本是照抄《千金方》。不过,南宋时洪文安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是一首著名的膏方,直至今日,仍广为沿用。
2 清代临床使用的膏方
膏方发展至明清,已进入成熟阶段。其标志有三:一是膏方的名称,采用“某某膏”的方式命名,以及用水多次煎煮,浓缩药液,最后加蜂蜜的制剂方法,已基本固定下来;二是膏方数量大增;三是临床运用日益广泛。
明朝膏方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广为各类方书记载,膏方数量大增,反映了运用的普及。不论是小型方书,或大中型的医学书籍,均备载膏方。《摄生秘剖》是一本养生方书,由于膏方可补益延年,故是书于膏方每多采集。书中膏方组成率多简单,是其最大特色,如二冬膏、玄极膏、山蓟膏三方。《赤水玄珠》所载膏方则组成复杂,如该书卷十之补真膏,由黄精、山药、怀地黄等二十九味药组成。现代医生临床处膏方动辄二、三十味药,其孙一奎之遗绪焉?
从明代膏方对后世影响的深远而言,不可不提的是两仪膏与秘传噎膈膏。两仪膏为张景岳所创,是一首温补气血的良方,可治一切气血两虚之证,现代此方已作为成药被药厂广泛生产。秘传噎膈膏是缪仲醇所制,该方对气阴两虚之噎膈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代施用于食道癌患者放疗或手术后。
清代膏方的发展亦甚繁荣,可谓良方迭现。如天池膏治疗三消症(相当于糖尿病等),是一首养阴益气清热的缓治效方;卫生膏气血阴阳兼补,药效平和,故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可从根本上改善体质,达到治疗的目的;琥珀茯苓膏则是治精神疾患的良方。
清时膏方之运用,深入至民间与宫廷。《验方新编》主要采集民间的验方,其中收集了不少膏方,如代参膏可代参而用,符合民间用药便廉之要求。
膏方在清廷中的运用情况,可从《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考察。据笔者统计,此书共收各种内服膏方30首。通过对这些方剂的分析,可以得出清宫使用膏方的特点。第一是使用的面广、数量多,有用于保健抗衰老的菊花延龄膏,用于补益的扶元和中膏与扶元益阴膏,用于治眼病的明目延龄膏,其它如润肺和肝膏、理脾调中化湿膏、加减健脾阳和膏、清热养肝和络膏等等。第二是不局限于冬季才可使用,只要于病有利,一年四季皆可。第三是组成较简单、药量不重,如菊花延龄膏只菊花一味,明目延龄膏仅桑叶与菊花两药。一般的膏方也只有十二、三味药,总药量在30 g左右。
3 收充膏剂的发展
建国以来,膏方的研制与运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膏方的数量大增。1962年的《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共载各类膏滋剂58方,1988年的《全国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