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的术1972年慕尼黑惨案回溯
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并被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覆盖的黑暗阴影。事件发生后,西德政府封锁了所有相关的档案资料,使事件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2012年,德国政府应《明镜》周刊的申请,解密了一批相关档案,终于打开了历史大门的一道缝隙。笔者循着历史的足迹,浏览了德国国家档案馆网站、国际奥委会网站的一些档案材料,以及BBC、ROUTERS (路透社)、DER SPEIGEL(《明镜》周刊)、SPEIGEL ONLINE(明镜在线)的新闻报道,试图解读这届“盛况空前”的奥运会期间发生的令人惊骇的悲惨事件。
共同的受害者—奥运村的凌晨灾难
1972年8月26日,第20届夏季奥运会在联邦德国(西德)慕尼黑开幕。奥运会的前几天里,一切都如人们料想的那样完美,似乎这届“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就要完美地收官。但9月5日凌晨,一起“意想不到”的事件,让慕尼黑成了奥运会历史上的噩梦。
9月5日凌晨4点,本届奥运会即将进入第11个比赛日,奥运村像往常一样安静。奥运村围墙外出现的9名“运动员”似乎并没有破坏这个宁静的夜晚,他们身着运动套装,手里拎着运动包,门口的几位保安没有对他们的身份产生怀疑。一个名叫阿布·达乌德(Abu Daoud)的“运动员”在目送8名同伴翻越2米高的铁丝网围墙进入奥运村后,随即乘出租车离开了。
进入奥运村的8个模糊身影,“轻车熟路”地来到了31号公寓门口,摸出了一把钥匙打开了公寓大门。这是一栋4层的运动员公寓,里面住着以色列、乌拉圭和香港的奥运代表团。
这8个黑影蹑手蹑脚地进入公寓后,直接来到了一号房间,这是以色列摔跤裁判尤赛夫·戈特佛伦德(Yossef Gutfreund)住的房间。听到门口有动静,尤赛夫连忙起身去查看,但他却看到了手拿冲锋枪的陌生人。他一边大声喊叫,提醒自己的室友,一边用自己135公斤的体重抵住了门,想把这群人挡在门外。同屋住的举重教练突维亚·索科洛夫斯基(Tuvia Sokolovsky)被叫醒后,瞬间就明白了眼前的情况,立即夺窗而出,逃离了现场。
同屋住的摔跤教练莫谢·温伯格(Moshe Weinberg)则奋起与他们搏斗,但不幸被子弹击中了面部,这个大块头很快就被控制住了。很快,尤赛夫也被控制了起来。这8个人又逼迫温伯格去找其他的以色列运动员,温伯格机灵地带着他们来到摔跤和举重运动员住的三号房间。他希望这些大块头能够制服这群不速之客,但他看到的却是同伴们惺忪的睡眼和惊讶的表情,很显然,三号房间的这些大块头一点准备也没有。
这8个人把找到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集中到一个房间里。这时,已经受伤的温伯格又向他们冲了过来,他想用自己虚弱的身体作最后的努力,顺手抓了一把水果刀向对方刺过去,但一声枪响,无情地夺走了他的生命。温伯格的努力没有白费,摔跤运动员高德·索贝里(Gad Tsobari)成功地跳出阳台逃脱。但是,其他的运动员就没这么幸运了,举重运动员尤赛夫·罗曼诺(Yossef Romano)也在与对方的搏斗中被射杀,其余的9名以色列运动员束手就擒。
这8个不明身份的袭击者是谁?为何要深夜潜入奥运村杀人?他们和这些以色列运动员有什么深仇大恨?
经调查,潜入奥运村的这8个人全部来自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九月”。在1967年6月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地区,迫使50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流离失所。部分激进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逐步结成联盟,他们以约旦为基地,制造了多起针对以色列的恐怖活动,极大地影响了约旦的国际形象。
1970年9月,约旦国王侯赛因下令驱逐在约旦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但遭到巴勒斯坦方面的强烈抵抗,数千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死于这场冲突。为了纪念这起发生在9月的事件,1971年9月一支以发动袭击和执行暗杀任务的秘密部队—一“黑九月”(Black Septermber Organization)正式诞生。
巴以双方的冲突由来已久,为什么这群恐怖分子非要选择在奥运会期间下手?奥运会的主办方西德政府在巴以之间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这就要从本届奥运会的筹办说起。
德国奥运的达成—仇恨的渊源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是继1936年柏林奥运会后,德国第二次举办此项盛会。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代表的两极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仇视和对峙时期。而1972年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重新证明自己魅力和价值的绝佳时机,也是西德政府展示自己实力、洗刷1936年柏林纳粹奥运会负面影响的绝好机会。
为了成功举办此届奥运会,西德奥组委在硬件方面进行了精心的筹备,投入6亿美元,兴建了可容纳8万观众的主体育场、可供1.5万名运动员居住的奥运村,还有一座拥有1万个座席的游泳馆,西德想通过奥运会,让人们忘记冷战的阴影,重新找回奥林匹克和平、友谊、团结的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