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不同种植设计
骨高度不足是牙科领域常见的问题,主要与上颌气腔化和严重的牙槽骨吸收和萎缩有关。自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79名牙后牙缺损的下颌骨量不足的患者采用了三种不同的种植方案:上牙外移植;倾斜种植和短生植体移植的三种方法来解决移植过量骨量不足的问题。经6~36个月的临床观察,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数据和方法
1.1 下颌窦外提升和倾斜种植体植入
本组选择79例上颌后牙区缺失、窦底骨量1~8 mm的患者, 男51例, 女28例;患者均无种植禁忌证和上颌窦提升禁忌证。根据患者的骨质条件、修复特点将患者分为3组, 分别采取上颌窦外提升;倾斜种植体;短种植体来解决窦底骨量不足。其中, 上颌后牙行上颌窦外提升的患者39例, 共植入98枚种植体;采取倾斜种植体设计修复的患者17例, 共植入30枚种植体;另外一组23例患者植入长度为5~7 mm的短种植体56枚。
1.2 iti种植及upoper种植系统
种植系统:XIVE种植系统 (Friadent, 德国) , ITI种植系统 (Straumann, 瑞士) , Endopore种植系统 (加拿大) ;植骨材料:人工骨为Osteohealth公司 (美国) 生产的Bio-oss人工骨。
1.3 下颌窦情况及预防
术前拍曲面断层片或牙科CT断层片, 观察上颌窦底位置与上颌窦情况, 测量上颌窦底牙槽骨的高度。术前1 d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麻醉:用碧兰麻行局部浸润麻醉及2%利多卡因分别行眶下神经、上牙槽后神经、腭大神经阻滞麻醉。
1.3.1 prp的制作
用患者自身静脉血10 ml, 经5 600 r/min离心6 min, 从血浆容器中小心吸出上层物质PPP层, 剩下的即为PRP。制取时间20~30 min。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来制取PRP。在牙槽嵴顶作切口, 切口远中可达上颌结节区, 近中达邻牙外颈部, 水平切口两端向颊侧方向切开并越过前庭沟底, 全层剥离粘骨膜直到暴露上颌窦前外侧壁, 在颧牙槽嵴前方用小球钻轻轻打磨形成开窗轮廊, 开窗的下缘位于上颌窦底上方1 mm, 前后界以能充分暴露开窗术区为宜。球钻操作时, 要小心磨除, 边磨边冲洗, 直至可视淡蓝色的窦膜为止, 然后用钝性小骨凿轻轻撬开窗骨板, 使截骨线形成骨折, 细心向各个方向分离窦底黏膜, 并将开窗骨板向内上方抬起, 植入PRP 与Bio-oss骨粉的混合物。植骨6个月后, 进行种植体的植入。
1.3.2 斜种植体生长组
种植体的定点为上颌第二双尖牙, 然后将种植体的长轴沿着上颌窦的前壁向近中倾斜, 从而避开上颌窦, 完成种植体的植入。
1.3.3 预防感冒的方法
对窦底骨量6~8 mm的患者, 植入短种植体。术后口服抗生素1周, (头孢拉定0.5 g, 3次/d, 替硝唑0.5 g, 2次/d) 注意预防感冒, 勿游泳擤鼻涕。6个月后, 行种植二期手术, 2周后行复合树脂桥临时修复, 临时修复6~12个月后完成金属烤瓷冠或固定桥。
1.4 下颌窦的测定
于术后6, 12, 24, 36个月拍摄口腔全景片, 了解上颌窦底高度, 上颌窦有无炎性改变, 种植体周有无阴影以及种植修复后齿槽骨吸收程度。
2 骨性结构改良种植体
二期手术时, 184枚种植体中, 2枚种植体形成纤维包裹而失败。其中1枚失败种植体为外提升植骨区;另失败1枚种植体为短种植体。种植修复体完成后, 其中3枚种植体, 由于颌力负荷过大松动脱落, 其余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 植入骨材料改建良好, 无上颌窦炎的发生, 且能行使较好的咀嚼功能。这3种种植设计的方法对种植修复体的成功无明显的临床区别。
3 讨论
3.1 下颌窦的x线全景片和ct断层片定位
为解决上颌后部缺牙后种植时骨量不足的难题, TATUM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报道了上颌窦提升植骨术。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病例, 手术前, 需拍摄X线全景片, 对上颌窦的窦底骨组织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有条件拍摄CT断层片定位的诊断更明确。本组上颌窦外提升组的病例, 39例中存在纵隔的15例。对于存在纵隔的患者, 手术中于纵隔前后各开窗, 剥离窦膜, 分别植骨, 提升上颌窦保留纵隔, 使所植入人工骨粉多了一个骨壁支持, 为骨组织再生提供理想的框架结构, 加速新分化的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 更有利于上颌窦提升术植入骨粉的骨愈合。
3.2 种植体的位置和成功率
分析本研究上颌窦前壁植入近中倾斜种植体的病例取得理想临床效果的原因:①该设计避免了上颌窦底外提升术, 减小了手术的次数、手术的风险和患者的费用。②由于倾斜种植体的长轴向近中倾斜, 可以使种植体的位置向远中定点, 往远中移位了1~2个双尖牙的距离, 能获得利于修复支持的理想的种植体之间的距离, 减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