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谏礼仪的历史演变.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朝谏礼仪的历史演变 一 朱大韶与万斯 巡逻,包括巡逻和巡逻,是五种仪式的宾客仪式。唐朝建立了周朝,并定期向周天子致敬。其目的,《礼记·祭义》云:“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礼记·经解》云:“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礼记·乐记》云:“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礼记·中庸》云:“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大戴礼记·朝事》则认为:“天子之所以明章著此义者,以朝、聘之礼。……及其将币也,公于上等,所以别贵贱、字尊卑也。奠圭降拜,升,成拜,明臣礼也。奉国地所出重物而献之,明臣职也。”实际上,就是周王室通过定期觐见的礼仪,让诸侯潜移默化地理解和牢记自己与周王的臣属关系,并履行应尽的缴纳贡赋的义务。 朝觐,自古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1.认为朝觐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的礼仪,《周礼·春官·大宗伯》云:“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2.认为朝觐是天子与诸侯在礼仪中的场合、位置不同,《礼记·曲礼》云:“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 3.认为朝觐是仪式的内容不同,《周礼·秋官·大行人》云:“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 4.认为朝礼是诸侯至成周行之,觐礼是周天子巡守时行之,《礼记·王制》云:“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于民者,加地进律”; 5.认为朝觐二者之区别在于礼仪的省、备,《仪礼·觐礼》注疏引郑玄《目录》云:“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朝、宗礼备,觐、遇礼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清人朱大韶在详细考证之后,认为:朝与觐,本意均是见,二者并无区别,“古无当宁而朝诸侯之礼,朝与觐通称,故《觐经》(即《仪礼·觐礼》——笔者)云:‘诸侯前朝’;又云:‘乘墨车,孤、以朝’。《秋官·大行人》疏引《郑志》云:‘朝觐,四时通称,故《觐礼》亦云朝是也”(P834)。 清人万斯大则指出:“朝礼有二:有相见之朝,则天子、诸侯曰视朝(路门外之治朝也,《玉藻》谓之内朝,对库门外之外朝言也。《文王世子》以路寝庭朝为内朝,路门外治朝为外朝),与群众相见是也,在《周礼》司士掌之;有朝觐之朝,则诸侯六年一朝天子是也”(《周书》“六年,五服一朝”),在《仪礼》则《觐礼》详之。朝觐之朝,王当依南面立(庙中户牖之间),诸侯北面再拜稽首,义主于敬也。相见之朝,王当宁南面立(门屏之间),诸臣东、西、北面(《司士》云:“三公北面,孤东向,卿大夫西面。”),相揖而退(《司士》云:“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义主于交也(《易》曰:“上下交。”)。故觐礼唯行于王,而朝礼通行于上下。君臣相见曰朝,宾主相见亦得言朝”(P1132)。 细绎诸说,我们认为朱大韶与万斯大的看法是比较可取的。即朝礼和觐礼并无区别,二者均是指朝觐之礼,也就是诸侯至京师觐见周天子时,在宗庙中举行的礼仪。虽然杨向奎先生曾否定此说,但因他并未举出详细而有力的证据,因而显得过于武断(P314),所以笔者仍宗此说。 依万斯大说,朝礼有二:一为天子、诸侯每日在治朝举行的会见群臣的“朝议”;一为诸侯定期赴成周在宗庙举行的觐见周天子的“朝觐”,所以既可称为“朝”,又可称为“觐”,也可合称“朝觐”。朝议与朝觐的区别在于:1.举行仪式的地点不同,一在治朝,一在宗庙;2.参与仪式的人员不同,一为周王与诸卿大夫、或诸侯与诸卿大夫,一为周王与畿外诸侯;3.仪式的礼仪不同,一为相揖而退,一为再拜稽首;4.举行的频率不同,一为每日举行,一为定期觐见。正是因为朝礼与觐礼实际为一,加之朝礼有二,所以《仪礼》一书仅有《觐礼》,而无朝礼。他进而提出:“故觐礼唯行于王,而朝礼通于上下。君臣相见曰朝,宾主相见亦得言朝”。验之春秋史实,其言不谬。如隐公四年,卫州吁弑桓公篡位,但“未能和其民”。石厚问石■如何能使州吁定其位。石■曰:“王觐为可”,并出计:“朝陈使请”。于王曰觐,于陈曰朝,可见觐仅用于王,朝则应用范围更广些。这也正是春秋时期小国君主晋见大国国君、一般诸侯晋见霸主均称为“朝”的原因所在。《礼记·明堂位》云:“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则证明朝觐之礼的确是在宗庙中举行的。 朝觐之礼,据《仪礼·觐礼》,其主要程式如下:(1)郊劳; (2)赐舍;(3)戒期;(4)受次;(5)释币;(6)觐见;(7)授玉;(8)三享;(9)告听事;(10)天子亲劳;(11)天子赐车服;(12)飨礼。其间,诸侯还要随同天

文档评论(0)

186****78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