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县霖山西汉祭遗址考
2002年,我发表了《原始祭祀理论》一文,深入研究了古代秦祭的产生、地域望、祭祀和西汉时期的祭祀变化。10年过去,甘肃西汉水上游文化遗址的发掘,尤其是礼县鸾亭山遗址的发掘,为畤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考古资料佐证。特撰此文,以个人长期研读的秦西畤文献对鸾亭山考古遗址予以解读。
一、 周、晋时期,祭初置
公元前2世纪流行的神话传说系统中称:“自古以雍州积高,神明之隩,故立畤郊上帝,诸神祠皆聚云。盖黄帝时尝用事,虽晚周亦郊焉。”1359,卷28《封禅书》雍州为古九州系统中西北地区所名之州,在整个中华地域,为地势最高者,“雍州积高”,是对中华西北地形的正确表述。古代传说系统中,许多神祇都在西北高原,故祭神之祠亦多集中于这一地域。上古帝王将畤祭设在都城郊外以祭祀上帝。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但是该传说将畤祭的产生推至黄帝,且言晚周(即东周,春秋战国)亦有在郊外畤祭的活动。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以“或曰”一词引出此语,且评述:“其语不经见,搢绅者不道。”是说虽然传闻黄帝在雍州立畤以祭上帝,但西汉严肃的学者对此说并不相信。对晚周有畤祭的说法,也要进行查考。“畤”字在其它先秦经书中未见,唯《左传》中凡四见。前三次皆为地名平畤。一例在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成愆奔平畤。”杜预注言:“平畤,周邑。”杨伯峻言:“当亦离洛阳不远。”1173二、三例皆见于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单子“奔于平畤”,“以王如平畤。”第四例见鲁哀公四年(491年),“国夏伐晋,取邢、任、栾、高、逆畤、阴人、孟、壶口。”1638从春秋时周人及晋人以地名为畤,称平畤、逆畤,可知周、晋有畤祭之祀,最早在公元前543年前。
史书所言畤祭,最早为秦襄公所立的西畤。《史记·六国年表序》中言:“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畤用事上帝,僭端见矣。”685,卷15《六国年表》秦襄公于公元前777~前766年在位,系秦君始封为侯者。《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初立西畤,祠白帝。”1359,卷28《封禅书》西畤之立在秦襄公八年(前770年),比《左传》所记周之平畤要早200余年。故而,可以肯定,畤祭最早开由秦人创设,晚周诸畤,乃学自秦人。
除西畤外,秦人所立之畤,尚有不知具体设置年代的好畤和吴阳武畤。“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雍东有好畤,皆废无祠。”1359,卷28《封禅书》好畤在今陕西乾县东10里好畤村。武畤在今甘肃华亭县麻庵乡境,所谓吴岳(今关山)之阳。
秦文公十年(前756年)立鄜畤。《史记·封禅书》“其后十六年,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卜居之而吉。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焉。”1358,卷28《封禅书》鄜畤在今甘肃华亭县麻庵乡境。
秦宣公四年(前672年)所立密畤。185,卷5《秦本纪》密畤在今甘肃华亭县麻庵乡境。
秦灵公三年(前422年)建立的吴阳上畤、下畤。704,卷15《六国年表》上、下畤在今甘肃华亭县麻庵乡境。
秦献公十八年(前367年)所建畦畤。《史记·封禅书》“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1365,卷28《封禅书》畦畤在今陕西临潼东北。
从秦襄公创西畤,到秦献公建畦畤,秦人在前后400余年中,不懈追求,创造和完善了有独自特色的畤祭祀典,成为后来封禅和都城南北郊礼天地(后称天坛、地坛)的先声。
其实,秦襄公的西畤,也是总结民间早已有的农业祭祀创新而成的。徐中舒先生曾说:“秦国诸畤,出于当地传说,其初均为民间祠祀,所祭之庙为杂合体,其与五行配合乃后来之事。畤为峙立之意,民间所祭杂神,可能在田中立石以祭,属原始拜物教。”顺着徐先生思路,我们从造字上破析这一问题。畤字从田从寺。《说文解字·田部》“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属皆从田。”290畤字以田为偏旁,说明其与土地耕植有关。而寺字的构形在金文中是上为止,下为又(即寸)。金文中,止为足之形,又为手之形,林义光《文源》言:“寸,象手形。”又言:金文寺“从又从之,本义为持。”《诗·大雅·瞻卬》“时维妇寺”句《正义》言:“寺,即侍也。”577畤从田从寺,意为侍田,即人手足并用于田地之谓。而畤之肇始,当是农民祈求农业丰收的活动。由于原始农业对自然条件依赖极大,主宰风雨雷电的是天——上帝。所以早期的畤祭应为农民祈祷上天佑护的祭典。
而秦人之为秦,或者又与农业关系密切。从《史记·秦本纪》的记载可知,秦人自非子以来就擅长于畜牧业,尤其是养马。因其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分土为附庸,邑之秦。”177,卷5《秦本纪》此秦,史书中又称为秦亭、秦谷,在今甘肃清水、张川县境。非子封地何以称为秦?秦字的各种书体,包括金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