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大豆春种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水土流失导致地表裸露、地表土壤流失、粗砾残留、土壤肥力低、水分保持能力差、环境差等。这些都是限制水土流失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结合建果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绿色产业,增强治理后劲的措施,但水土流失区的新开发果园往往存在建园标准低,肥料投入少等问题,使果园生产难以为继。同时,防护措施也难以一步到位,极易造成地表裸露,加重水土流失。这就需要探索一条既有经济收入又能有效治理的路子,达到可持续发展,改变单纯为种果而种果,从单纯开发种果向套种覆盖“保育”生态果园方向发展,形成种地与养地结合,注重培育地力以创造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本研究旨在通过秋大豆春种在幼龄果园内套种,研究南方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改土效果,以供借鉴。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降水量d
试验地位于福建西部的长汀县策武乡南坑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2℃,最高极端气温38.9℃,最低极端气温-7.8℃,无霜期平均260 d,平均日照时数1 924.6 h,≥10℃的积温4 100~4 650 ℃,年平均降水量1 737.1 mm。因人为活动影响,原生植被多遭破坏,仅剩稀少的马尾松,水土流失严重,覆盖度在0.15~0.35之间,土壤侵蚀量在5 000~8 000 t/(km2·a)之间,坡度15~20°,土壤为沉积岩发育的侵蚀区,土壤地表流失殆尽,地力贫瘠,pH值5.13,土壤容重1.46 g/cm3,有机质含量0.21%。
1.2 秋大豆春种
试验区果园为1999年冬开发,2000年春定植,品种为银杏,每公顷种植375株,株距5 m×5 m,水平沟整地,挖穴规格1 m×1 m×1 m。
秋大豆春种覆盖研究从2000~2002年。
秋大豆,别名大青豆,豆科,其茎秆粗壮,株高50~70 cm,叶片厚,叶色深绿,花瓣紫红色,豆粒大而圆,豆皮青色,脐紫褐色,全生育期115 d,耐肥,大田种植播种期大暑—立秋,收获期立冬—小雪。
秋大豆春种即改秋播为春播,每年3月中下旬播种,每株果树周围种8穴,点播深度5 cm,每穴播豆种4粒,然后盖肥土100 g(肥土含钙镁磷肥料10 g),9月中下旬收割,就地将豆秆、豆荚、豆根埋入土中,作果树绿肥。试验区20 hm2,对照区20 hm2。
2 秋豆和春种的适应性
2.1 水土流失区监测分析
据研究,南方水土流失的高峰期在4~8月份,因而,水土流失区新果园要求在水土流失高峰期有较高的覆盖度,监测2000~2002年秋豆春种覆盖度情况(表1)可以看出,秋豆春种生长迅速,适应环境能力强。
2.2 果园生长和保水保肥能力
幼龄果园秋豆春种,除了能保持水土、绿化覆盖外,还能作为肥地的肥料,为劣质地土壤肥力的培育提供有机肥源。据监测,3年平均生物量11 142 kg/hm2,平均每株每年可压埋绿肥26.54 kg,极大地改善了果树生长条件,为果园后期的抚育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提高保水保肥能力,经测算每公斤大豆青料只需0.028元,仅占其他绿肥27%。
3 结果分析
3.1 年秋豆春种树高、树高检测指标测定,出现“9.
据2002年11月监测银杏生长情况,试验区银杏地径4.14 cm,颈径3.25 cm,树高2.07 m,冠幅0.8 m,比对照区增0.43 cm、0.61 cm、0.29 m、0.15 m(表2),经过3年秋豆春种,果树各项指标均比对照区有明显提高。
3.2 土壤理化指标、土壤容重、土壤容重、党校植物采用n,5.
2002年12月测定土壤的养分(表3),经过3年的秋豆春种,土壤的各项指标有明显变化,有机质由原来的0.21提高到0.712,全N由0.051提高到0.073,全P由0.004提高到0.013,全K由0.002提高到.339,pH值由5.13到6.08,土壤容重由1.45降低到1.25。可见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明显的改善,这一方面与果树和绿肥种植过的松土、翻耕有关,另一方面是秋豆春种绿肥的压埋起到了决定作用。
3.3 自然坡度/无水保措施a
水土流失区建植果园后,由于截断地表径流,形成层层拦截,其保土是明显的,试验表明,果园建成后三年来土侵蚀量分别为2 100,800,380 t/(km2·a),比自然坡度的9 850 t/(km2·a)减少9470 t/(km2·a),比无水保措施台地分别减少2 460,2 380,2 515 t/(km2·a)。可见果园秋豆春种和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保土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可增加水分渗透,提高园地蓄水能力,保障果树生长的水份需求。
3.4 试验区9月4日明显优化
据2001年7月29日至9月29日观察(见表5),对照区地表最高温度在34~57.5℃ 之间,平均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