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改折与海运
胡林翼改革与19世纪后半期的湖北漕务
? 
? 
  K254.2 A 1002-8587(2018)-01-0063-19
  咸丰七、八年(1857-1858)间,湖北巡抚胡林翼于克复武昌后,推行漕粮改折减价为中心的漕务改革,时人视之为胡林翼抚鄂“第一美政”。①20世纪30年代以来,夏鼐等学者普遍将其视作太平天国战争、咸同政局中的重要事件,强调其在收拾民心、筹措饷需等方面的政治意义。②罗威廉等学者则从晚清督抚财权上升、中央—地方关系变动,以及漕政变迁的角度,对该事件做了深入的考察。③笔者认为,胡林翼改革湖北漕务一事,其意义不限于一省一时。如从清代田赋、漕运制度的演进来看,该事件的转折性意义,尚未得到足够的认识,仍有进一步阐发之必要。
  《清史稿》载:“自乾、嘉以来,州县征收钱粮,多私行折价,一石有折钱至二十千者。咸丰中,胡林翼始定核收漕粮,每石不得过六千钱。”此后,山东、江苏、江西、河南、安徽等有漕省份纷纷效仿。④该事件的意义,一是例应征运本色的漕粮,至此普遍折征折解;二是各省自雍正年间以来,始行重订钱漕征价,是为“第二次耗羡归公”。这两点成为晚清漕运、田赋制度变革之趋势、运作之惯例。本文将侧重以上角度,从更广阔的时空脉络中重新考察咸丰七年胡林翼的漕务改革。⑤此外,也特别关注与漕务改革密切相关、但先行研究注意不够的重要史事:咸丰末年湖北州县之清厘田粮及同光年间该省漕粮之采买海运。
  二、咸丰七年胡林翼的漕务新章
  自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漕粮河运成为延续明清两代四百余年的定制。清代每岁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八省漕粮(米、麦、豆)400余万石运至北京,以供八旗兵丁口粮、官员俸米及皇室食用。有漕各省中,湖北距运河较远,且漕额最轻。该省额征漕粮(又称北漕)正耗米16.3万石有奇,由旗丁经长江、运河挽运京师。除给丁耗米外,实际交仓漕额13.1万石。另有南米正耗13.8万石有奇,由各州县解交荆州满营及各标绿营,留作本省兵糈。以上漕、南米石统征分解,共计30余万石,分隶省内33州县,多者赋额2万余石,少者仅数百石。
  道光后期,湖北漕务积弊重重,如胡林翼所言:
  湖北钱漕积弊,自道光二十年后,岁额征不及半,江陵、监利等县,则自道光二十年后,额征不及二分。而浮收之数,则每石竟至二十余千,州县书差恣意中饱,日甚一日,几于不可收拾。⑥
  一方面是漕粮的浮收勒折,无论本色、折色,均已达到极高的水平,各户负担亦多有不均。这又与漕务冗费的激增互为因果,后者包括旗丁之兑费、各上司衙门之漕规、房费,以及绅衿之漕规等。另一方面,州县虽浮收勒折,亦不堪负担上下冗费,不得不历年捏报灾歉,以蠲缓漕粮为腾挪之计,天庾正供因之缺额日甚。⑦笔者根据历年的奏销档案,统计了19世纪前半期湖北的交仓漕额(见表1)。
  由表1可见,19世纪前四十年,交仓额数相对稳定,除少数被灾年分(1811、1831、1835)外,历年漕额均完九成以上。但如胡林翼所言,道光二十年(1840)成为此期的转捩点。此后交仓漕额起伏不定,呈明显下滑趋势。道咸之际的平均值仅及额征的七成零,尽管未如林翼所言“岁额征不及半”。这些缺额源于州县捏报灾歉。历年奏销档案中,胡林翼点名的监利、江陵等县多有因“渍淹冲压”缓征漕粮之记录。由于漕务冗费膨胀,地方官不堪负担日益浮高的漕运成本,只能以亏空正供来应对。同期,类似现象也发生在江苏、浙江等省,漕粮河运制度病入膏肓,濒临崩溃。⑧
  
  咸丰二年(1852)十一月,太平军进入湖北,武昌、汉阳频陷频复,有漕各州县迭遭兵燹。同时,因军兴运道梗阻,清朝被迫暂停漕粮河运。三年七月,江西、湖南、湖北三省漕粮奉部议改以折色解京:花户仍同前完纳本色,地方官将所征米石变价解部,每石计银1.3两,是为漕折银。⑨咸丰三、四等年份漕粮大多蠲缓。五年,部分州县起征漕粮,尽数派拨荆州满营及各绿营兵米,然不足1万石。⑩咸丰六年十一月,清军克复武昌、汉阳,楚境渐次平定,但因兵燹、被旱之故,漕粮仍多缓征。(11)此数年中,各属漕折银“批解无几,随时提充军饷”,并未解京。(12)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道咸之交任贵州知府、道员,屡擒盗匪,为湖南巡抚骆秉章奏调。咸丰五年,擢湖北布政使,署理湖北巡抚,率部与太平军战于武昌等地。咸丰六年十一月,清军克复武昌、汉阳后,实授湖北巡抚,主持鄂省军政大局。咸丰七年,湖北军务大体告竣,但仍需为省内及入江、皖作战各营提供饷需。是年胡林翼改革漕务,首先是出于筹饷的考虑,此外也有顾及民生之意。此前的咸丰五年,湖南巡抚骆秉章为筹措饷需,被迫改定湖南钱漕章程,却取得较好的效果,是为咸同年间各省钱漕改革之始。湖北的漕务改革,借鉴了湖南的经验,但更为积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