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无锡乡人计六奇行年考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无锡乡人计六奇行年考述 (一) 计六奇的“一从前” 天节和天节子,复合姓氏,九峰村,明末清初无锡(今江苏)兴道市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1,28,10,13,15,28,23,25,28]。卒年不详,仅知他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亦即计氏六十六岁时仍还健在,并继续握管写作[2,7,11,14,17,24,26,29],则其享年当在古稀左右。 计氏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是一位见闻较广而又关心时政的读书人,但终身未曾谋得功名。同邑舅氏胡时忠,在明末曾任南昌府(今属江西)推官,参加过镇压抚州、新建一带的农民起义,后擢为御史。“为御史时屡言时政得失,京师号为‘冲锋’”,是一个直言敢谏的人。他还与当时名臣黄道周、曾樱等有往来。官海生涯,使胡时忠熟悉朝政秘闻,收辑到不少邸报、朝抄和秘籍。计六奇二十一岁时,曾寄读于胡时忠家,在这里他听到了许多新闻,扩大了视野。岳父杭济之,无锡四河口人,他与计六奇父亲志趣相投,也喜好谈论时政,并曾一度游历江淮间,寻访故老,探询时事,尤留意于采访和记录有关明末农民起义的事迹,对青年时代的计六奇有很深的影响,后来他撰写《明季北略》,其中一部分篇章,如卷18之“李自成入荆州”至“梁玄昌家难”五篇,卷19之“宋光祖贼伤”至“三藩贼祸”五事,均明确注出采自内父杭济之先生手记。 计六奇生活的时代,正是明清鼎新革故、社会发生大变动的时代。1644年,当计六奇二十三岁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推翻了专制腐朽的明王朝。紧接着,驻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勾引清军进关,入主中原。第二年,清兵便攻下扬州,占领江南,摧毁南明弘光政权。尔后,又以暴力推行“剃发令”,强迫汉族人民屈从满洲习俗,激起了江阴等地人民的抗清斗争。计六奇耳闻目睹,如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况。他说:“江阴未破前三日,昼夜烟声不绝。予乡距江城四十余里(按兴道乡在无锡西北,靠近江阴县界),炮声发,卧床间地亦震动,枕上梦恒为之醒。予下午往四河口访内家,遥望东北一带烟火冲天而起,炮声轰烈,令人胆堕。”“次年正月朔,合城(指江阴城)百姓无一人不披麻者,惨甚!”特别是顺治三年(1646)仲冬,杭济之的异母弟王谋率乡兵万人,夜袭无锡城,兵败被执不屈,惨遭杀害,使他失去了一位好友,悲痛之余,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感情。 江山易主,时政更新,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和收买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消除他们的反抗情绪,从顺治二年起,当全国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战火弥漫的情况下,便开始恢复科举考试,使读书者有出仕的希望。计六奇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一员,也曾于顺治六年、十一年,先后两次赴江阴应试,但都名落孙山,未能得志。在应试期间,计六奇接触到相当部分考生,倾听了他们讲述各地的抗清活动。而第二次赴江阴应试时,又适逢张名振率义师攻打镇江,计六奇目睹并记下了当时的情况。他在《南略》卷16《张明正(原注:或作名振)题诗金山》篇中写道:“(顺治十一年正月)二十三日上午,予以候试江阴,因诣北门遥望,见旌旗蔽江而下,彼此炮声霹雳,人人有惧色。”这一切都激起了他对故明的怀念。从此便绝意仕途,一面执教私塾,培育后进;一面留心搜集史料,决心写下明清鼎革之际的历史,寄托他的民族情感。 考计六奇一生的著作,存世的有:《滇粤纪闻》10卷,此书所记自明隆武二年(1646)永明王朱由榔即位,至永历十五年(1661)在缅甸被执止;《金坛狱案》1卷,记叙清初江苏金坛蒋、蔡、于、周等十生通海响应郑成功之狱;《南京纪略》1卷,汇辑弘光一代遗事;《辛丑纪闻》1卷,记述顺治十八年江南诸生金圣叹等哭庙抗清的事迹。但是集计氏毕生心血之结晶的,则是他的两部代表作:《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 (二) 资料丰富,当代史地理事者都不同 《明季北略》24卷,上起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努尔哈赤发祥于东北,下迄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占领北京,记录了近五十年间北都时事之大略,故名其书曰《北略》,自谓“国家之兴废,贤奸之用舍,敌寇之始末,兵饷之绌盈,概可见矣”。[1,28,10,13,15,28,23,25,28]《明季南略》16卷,上起弘光元年(1644)五月福王政权成立于南京,下迄清顺治十八年《1661)永历帝被执于缅甸,而终以康熙四年(1665)洪承畴病死福建,记录了二十余年间南明福王、鲁王、唐王、桂王政权时事之大略,故名其书曰《南略》,自谓“虽叙次不伦,见闻各异,而笔之所至,雅俗兼收,有明之微绪余烬,皆毕于是矣”。[2,7,11,14,17,24,26,29]由此可见,《南、北略》两书,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既可独立成编而又前后相互衔接的,它们是记叙晚明历史的姊妹篇。 据作者自称,《南、北略》两书创稿于康熙五年至八年,“缀草四载,誊次二年,始得告竣”。其中“《北略》三十一万一千三十余言,《南略》廿四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