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nin静态混合器内微观混合及强化特性.docxVIP

Lightnin静态混合器内微观混合及强化特性.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Lightnin静态混合器内微观混合及强化特性 ? ? 禹言芳,贺媛媛,孟辉波,姚云娟,吴剑华 沈阳化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省高效化工混合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142 在反应结晶过程、沉淀过程和聚合过程等化工过程中[1-4],混合是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之一[5-7]。随着现代流场测试技术以及计算流体力学的发展,对快速混合过程的研究成为了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8-9]。 近年来,在T 型撞击流反应器[10-12]、螺旋盘管反应器[13]、旋转盘反应器[14]和管式填料反应器[15-16]等不同反应器内的微观混合被广泛研究。Bourne 等[17-18]在转子-定子混合器中,选择快速复杂的重氮偶联反应作为实验系统对其相关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将实验测得的产品分布与微混合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推导出湍流耗散率与转子转速的关系。Guichardon 等[19-21]阐述了以碘化物和碘酸盐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工作体系,量化化学反应器和混合器中的微混合现象。向阳等[22-26]在旋转填料床内对1-萘酚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的耦合反应进行实验和模拟验证,当两种反应物溶液的体积流量比较小时,微观混合主要受液体初始宏观分布的影响。杨蕾等[27-28]对转速为3 000~6 800 r/min 的连续高速分散混合器内的微观混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集指数随转速增加而下降。Ba?dyga 等[29-30]提出利用2,2-二甲氧基丙烷水解反应研究转子-定子反应器内的传质与微观混合,其混合效率均随着转子转速的增加而降低。聂傲等[31]研究发现在不等径撞击流反应器内,撞击速度从7.01 m/s 增大到14.9 m/s时微观混合效果增强。Liu 等[32]对同轴混合器在黏性体系中的实验研究表明,在靠近内叶轮位置处进料并增大进料速率更有利于微观混合。 Fang 等[33]研究了Kenics 静态混合器(KSM)在雷诺数(Re)为66~1 020 的微观混合效率,随着Re的增大,微观混合效率提高。静态混合器由于其结构紧凑、混合性能好、生产效率高和能耗低[34],在传热和化学反应过程中被广泛应用[35]。Meng 等[36]在Re为4 000~30 000 时研究发现Lightnin 静态混合器(LSM)的传热性能优于KSM。Regner 等[37]采用流体体积法(VOF)研究液体黏度在0.003~51.200 Pa·s的混合性能,发现液体黏度差越大,混合性能越差。反应器内的微观混合效果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掌握Lightnin 静态混合器内微观混合特性有利于丰富静态混合强化理论和拓展工业化应用。 关于LSM 内微观混合性能的相关报道较少,本工作采用碘化物-碘酸盐体系,分析LSM 内湍动能、湍流耗散率及旋流强度等特点,考察入口H+浓度、入口H+和、I-及缓冲溶液的体积流量比和入口尺寸等因素对LSM 内微观混合特性的影响。 1 数值模拟 1.1 物理模型 图1 是LSM 物理模型,共有12 个元件,每个元件的长径比为1.5,厚度为0.002 m,相邻的两个元件呈90°交错排布。圆管总长为0.84 m,直径D 为0.04 m,进口段(li)与出口段(lo)均为0.06 m。 图1 LSM 物理模型Fig.1 The physical model of LSM 1.2 数值模型 为分析LSM 内湍流快速反应的微观混合特性,采用不可压缩模型,忽略重力和辐射的影响进行模拟。计算域的连续性、动量、能量和组分输运等方程如下: 连续性方程: 式中:ρ为密度,kg/m3;ui为速度的第i个分量,m/s;xi为空间位置向量的第i个分量,m。 动量方程: 式中:F为界面力源项,N;αi为第i相体积分数,%;t为时间,s;g为重力加速度,m/s2;p为静压,Pa;μ是分子黏度,Pa·s;I是单位张量,N/m2;?为梯度;ζ为应力张量,Pa。 能量方程: 式中:Dj,m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扩散系数,m2/s;μt为湍流黏度,Pa·s;Sct为施密特数,Sct为0.7[38]。 式中:Mw,j为各组分的分子量;Rj,r为反应r中各组分生成或消耗的摩尔速率,mol/(L·s)。 式中:Gk和Gω分别为湍流动能的生成项和比耗散率的生成项,W/m3;Γk和Γω分别为湍流动能的有效扩散系数和比耗散率的有效扩散系数,Pa·s;Yk和Yω别为湍流动能的耗散项和比耗散率的耗散项,W/m3;Dω为交叉扩散项,W/m3;Sk和Sω分别为湍流动能的自定义源项和比耗散率的自定义源项,W/m3。 公式(9)和公式(10)的SSTk-ω湍流模型考虑了湍流剪切力的传递,使得该模型适用于更广泛的流动类型。Meng 等[36]将SSTk-ω湍流模型与其他模型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