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选党的困境与突围2012年台湾选举的深层解读
台湾的“选举”应该是一场“无关的选举”。国民党比对手拥有五种独特的优势。
从左右选举的结构性因素论:蓝营基本盘大于绿营、马英九有执政优势、改善两岸关系的成果有目共瞩、提升台湾经济能拿出一张蛮像样的成绩单。
就内部矛盾论:蓝营虽然因宋楚瑜的“自行参选”而遭受冲击, 但毕竟宋早已“边缘化”, 其重要子弟兵如邱毅、周锡玮、罗淑蕾、林郁方等都回归国民党并在其中发挥作用;而绿营虽然表面团结, 但蔡英文与苏贞昌的矛盾举世皆知, 而苏在党内的实力近半, 社会影响力也高于蔡, 苏在此次“大选”中明显是“出工不出力”, 甚至连“出工”都很不积极;陈致中的参选也可能让国民党渔翁得利, 总之绿营的内部裂痕其实比蓝营更深刻。
从中间选民所关注的两党改革动向论:马英九坚持改革, 任用了许多年青人加入其竞选团队;为了“拒绝贿选”而不惜得罪地方派系;宁肯“逼反”宋楚瑜也不愿搞暗盘交易;而蔡英文虽标榜改革, 却让陈水扁的竞选班底全部回笼;国民党提出的不分区“立委”名单也明显比民进党的名单更受到社会的好评。
从两位候选人的形象论:马英九虽被政敌扣上“无能”的帽子, 但蔡英文毕竟是一个弱女子, 没有任何实际政绩可言, 加上在竞选过程中的多次“失言”甚至“失策”, 并不能在“能力”方面与马形成反差, 换言之马在这方面的“劣势”被对手同样的劣势抵消了。但在另一方面, 马一家清廉, 而蔡因“宇昌案”而令人有“至少是没做好利益回避”的印象, 其副手苏嘉全的“农舍案”更招致多数民众的反感。
就竞选策略论:蓝军对竞选主题的把握、对议题抛出时机的算计、对宋楚瑜、李登辉等人的应对策略、乃至竞选文宣、广告的设计都可圈可点, 基本没犯什么错误, 而蔡英文在选副手时就一波三折, 好不容易提名了苏嘉全, 又因为“农舍案”被搞得焦头烂额——凡此种种, 使人很自然会觉得马英九连任应该没有问题。也正因为如此, 从开始竞选到发表民调数据截止日, 除了几家绿色背景明显的民调机构外, 其他民调数据一直都是马领先, “看好度”更是马一直明显超过蔡。选前绝大多数智库学者也都预测马会赢。
四 蔡、台、民:台湾共识与大陆发展的安全性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 所有押马英九赢的人都不敢打保票, 谁也无法排除蔡英文胜出的可能。从选战序幕拉开的那一天起, 双方选情就一直紧密胶着, 或反复此升彼伏;绿营“屡出状况”但整体声势不断上涨, 蓝营则几度险象环生, 直到投票日, “将再次政权更替”的社会观感仍挥之不去。绿营的动力从何而来?为什么能对选情造成如此冲击?此中玄机在于本次选举出现了四项新要素, 由此导致四个悬念:
第一个新要素是两岸关系转入和平发展的新轨道。从1996年开始, 台湾每逢“大选”, 两岸关系的大氛围都是战云密布, 大陆因素在台湾选民心中主要是“负面”因素;而3年多的和平发展已经产生了丰硕成果, 使两岸关系的大氛围由风和日丽取代了战云密布, 大陆因素也首次不再单纯是负面因素, 连民进党候选人都不敢明确表示“反中”, 反而要不断表示他们也有意愿和能力与大陆搞好关系。但大陆因素也没有全盘变成正面因素, 对大陆的恐惧与敌意在台湾内部仍很有市场。从李登辉后期到陈水扁8年执政, 台湾一直处在“向外冲”即企图突破“一个中国”框架的过程中, 马英九执政后开始了向“一个中国”原则的回归, 但马受到多方掣肘, 坚持“一中原则”往往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在民进党的推动下, 台湾“向外冲”的惯性并没有消失, 和平发展3年多, 台湾支持急速独立的人没增加也没减少, 但认为自己不是中国人的人数在增加, 这是事实。于是这次选举就成为一次对和平发展成效的民意测验:向“一中”回归的力道能否压住“台独”的势头?从和平发展中感受到的来自大陆的善意能否压过对大陆的防范或敌意?
第二个新要素是民进党的政策调整。由于第一个要素的作用即和平发展产生巨大压力, 迫使民进党做战略撤退, 从陈水扁的激进“台独”转变成蔡英文的“温柔台独”, 即在坚持反对一个中国原则和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 坚持“中华民国等于台湾”、目前国号为“中华民国”的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人民2300万, 疆域台澎金马;与大陆签订的协议可“概括承受”, 经过台湾人民的民主程序形成台湾共识, 循“台湾共识”与大陆发展良好关系。这套新的论述帮民进党建构了一个战略高地, 并与马英九的大陆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在坚持“台湾主权”方面, 蔡强马弱, 蔡明确, 马模糊;在台湾未来前途的选择方面, 蔡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即要“独”;而马只敢说不要什么 (即“不统、不独、不武”) , 却不敢明确说要什么, 其坚持“一中”法理本来在逻辑上就暗含了统一目标, 但对外又信誓旦旦地承诺“不统”;在和平发展方面, 蔡的政策“令人不放心”, 但在岛内也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