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论命探微.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庄子》论“命”探微 ? ? 黄圣平 (上海大学 哲学系,上海 200444) “命”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说文解字·口部》曰:“命:使也。从口从令。”[1]32“命”与“令”相关,是后者的派生字,具有“命令”“教令”“指令”“使命”等义。查《庄子》一书,涉及“命”的用例共有八十余处①,其中除了“命令”“寿命”“命名”“司命”“教命”“任命”等日常意义上的用例外,主要是在“天命”“生命”“性命”和“遇命”等哲学意义上的用例,且以“遇命”为主,兼及“命”的其他含义,围绕“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从人生困境出发,主张“知命”与“安命”,从“知命”“安命”到“逍遥”与“超越”,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逻辑,而作为其中枢纽与关键的是从受“命”主体向授“命”主体的视域变换,以及由此而来的一己之精神超越。分析研究《庄子》之由体“道”而“安命”,并进而“逍遥”与“超越”的运思理路,目的在于理解以“道”观“命”中的视域变换及其内在含义,从而把握《庄子》“安命”论区别于一般前定论和宿命论思想的超越性理论特征,在“安命”与“逍遥”思想的对比中体认《庄子》逍遥思想的进路与特征。 一、“命”的含义与特征 庄子人生哲学的出发点在于解决人生困境,相应地其“命”论思想的出发点也在于反思人生困境,故“命”之初始,其适用范围与所指对象一般是具有困境性的人生之所“遇”[2]。《大宗师》篇曰:“吾思夫使我至此极者而弗得也。父母岂欲吾贫哉?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岂私贫我哉?求其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极者,命也夫!”[3]286这里的“命”是指“霖雨十日”“子桑殆病矣”的病殆困境。在《德充符》篇中,“鲁有兀者王骀”[3]187,“申徒嘉者,兀者也”[3]196,“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3]202,“卫有恶人焉,曰哀骀它”[3]206,“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3]216,此篇中的异人均为“安命”者,而且他们所安之“命”均为身形上的残疾与骇恶之体状。另,“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3]679“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3]595其所言者均为圣人所处“匡陈”之地的外困险境。当身处顺境、志得意满时,人之目的、力量和意志在对象世界中得以流畅展现,获得的是人之存在的证实和肯定,是很难有限制性与无奈性的人生感叹的。惟当身处困境时,外在处境的限制和强制性力量才得以凸显,人的存在和力量也被压制和否定,则易起命运之叹,此乃人之常情常理。同样,在面对困厄、人力的无可奈何与无从逃避时,人之所思总会在运命的追因和不公的时遇中兴起激愤与哀怨之情。《大宗师》中子桑子“若歌若哭”,“有不任其声而趋举其诗焉”[3]286;《德充符》中兀者申徒嘉“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多矣,我怫然而怒”[3]199;《达生》篇中“有孙休者,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休居乡不见谓不修,临难不见谓不勇;然而田原不遇岁,事君不遇世,宾于乡里,逐于州部,则胡罪乎天哉?休恶遇此命也?’”[3]663《徐无鬼》篇中子綦面对其子梱“将与国君同食以终其身”的命运,“索然出涕曰:‘吾子何以至于是极也!’”[3]857《则阳》篇中老聃弟子柏矩“至齐,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大灾,子独先离之……”[3]901等等,都呈现了在困境初始时人之不知命、不安命的激荡心态。此亦人心中的常情常理之一端也。 从不知命、不安命走向知命、安命,其关节点在于对此外在之命的含义与特性的体认。孔子言“唯天为大”[4]83,“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4]177,又言“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4]157,又子夏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4]125之语,在孔圣人处,所谓“命”与“天”相连,“天命”的涵义较重,但也较多地指谓命运、命数,是人力所无可奈何的一种必然性存在。墨子“非命”,曰:“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5]71又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5]77其所“非”之“命”也主要是指一种与人力相对的,决定着人之贫富、众寡、治乱、寿夭等诸种生命情态的外在力量。张岱年先生指出:“孔子所谓命,是何意谓?大致说来,可以说命是人力所无可奈何者。……总而言之,可以说命是环境对于人为的裁断。”[6]309又说:“道家讲命,比儒家更甚。儒家虽讲命,而仍不废人事,实以尽人事为基本;道家则不谈人事,专言天命。道家所谓命,也是人力所不能及,人力所不可奈何的意思。”[6]307刘笑敢先生认为:“我们可以将庄子所讲的‘命’理解为‘既定境遇’。这种‘既定境遇’只描述已经发生的、无可奈何的状况。”[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