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述文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吗?
黄华伟 仔细一想,问题不小,这事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可能有人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哪年的老皇历了……,这样自然好。但这个问题却还有仔细问一问的必要。
?一、“提出问题”可能只是“回答问题”?
“提出问题”,非常重要,它往往预示着发现,是创造的开始,对学习者来说尤其如此——引领学生走向研究,走向成长。所以教育家们总是非常关注培养孩子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只是,我们的作文题仿佛并不需要学生“提出问题”。
?比如: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按要求回答”,答案肯定是:我将要这样或那样对待“读者”、我有这样那样的体验与思考。?
很明显,它们是在“回答问题”,面不是“提出问题”。?
即“我”来回答的是“将如何对待读者”“怎么体验与思考落差与错位”这个问题。——说起来也不奇怪,考试嘛,不就是“回答问题”吗??
如果是“发现问题”,或者是这样的:
摆出一个现象,然后把“发现”的机会留给考生(学生),然后考生把自己发现提炼成一个问题,注意,是“提炼”:有些作家能倾听读者的呼声,有些作家不会被读者左右。——那么,它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就要去发现:作家怎么可以不倾听自己的“上帝”——读者呢?作家怎么可以没有主见呢?咦,这个材料只是貌似“对立”其实并不“矛盾”啊。你看,“多倾听读者的呼声”不见得就会“为读者所左右”,会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也不见得就不会不“倾听读者的呼声”,不见得心里就没有“装着读者”。也就是说,这个材料并非严谨的“对举”,而只是现象的罗列,没有必要从逻辑上追究它,它只是“引出”话题罢了。?
于是学生“提出问题”了:这不是作家与读者关系的全面、准确的叙述。那么,二者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呢?——这种关系有关注、研究的价值吗?
?——也就是说,事实上,题目已经把“提出问题”的任务自己完成了:我发现了,人与周围的人如何相处,是一个大问题。你们的任务就讲讲怎么相处吧。?
再看其他地方试卷,也很难说给学生“提出问题”留出了空间。
卷别
话题或主题
题目要求与“提出问题”相关的表述
2020全国一卷
对齐桓公 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2020山东卷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2021八省卷
“铭记历史,迎接挑战”征文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反倒是早些年的“话题作文”,给学生的“提出问题”的发挥余地更大一些,——虽然从学生作文看,也未必。
?2004年: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5年: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2006年: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当然,这只是从“提出问题”的可能性上来评论,决不是说哪种作文题更好或更差,因为考试有较多的客观限制,为了公平公正起见,放弃一些其他方面的追求,是迫不得已的正常做法。——作文题与时俱进,自然之理。绝对没有要“退回去”的理由。?
而就目前看来,平时教学唯考试要求马首是瞻,还是非常普遍的做法,所以即使在非考试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出问题”也一点不能让人乐观。?二、“分析问题”只是貎似,“解决问题”或不存在?
那么,根据“我将要这样或那样对待‘读者’”之类的思路,接下来就是回答“为什么”了,即“我为什么要这样或那样对待‘读者’”,——这算提出问题吗??
这自然难算,因为它没有“发现”。——它可能只是“伪问题”,只是装模作样的问题而已;它至多算是“提出观点”,即我对这件事是这么这么看的。
?“我”为什么这么看呢?——然后大概可以算是进入“分析问题”的阶段了。
?把问题“分而析之”,让人们把问题看得很清楚,哦,原来是这样的啊,——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呢?你这么一分析,我们就懂得了,看来你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这就是分析的力量,也是很了不起的:让读者、听者看到他们看不到的、想不清楚的内容,然后信服。?
遗憾的是,事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生物人教版课件:5-4-2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课件:2-1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精讲课件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 幼儿园:大班戏剧活动:《解救克拉拉》 简略版.docx
- 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四等分(胡媛).docx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我从哪里来.doc
- 高中生物人教版课件:2-3胚胎工程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第1课时_新人教2019版选择性必修3.pptx
- 高中生物人教版课件:第50讲群落的结构《考点解透》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备全国通用.pptx
- 高中生物人教版课件:专题8第3讲神经调节二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20222023.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课件:专题10第4讲动物细胞工程20222023.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课件:专题7第2讲生物的进化20222023.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