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资产注入股市更换新引擎
2007年2月5日,中国三大装置之一的东能源集团正式关闭。该集团旗下子公司东方电机(600875.SH)发布了计划“收购母公司资产+向母公司定向增发A股”的公告,与此同时,另一子公司S东锅(600786.SH)也公布了与此相关的“送股+换股要约收购”的股改方案,方案实施后其母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复牌后,S东锅连续五个涨停,累计涨幅约28%。
在此之后,央企整体上市成为股市中备受追捧的热点,许多个股甚至一有传闻就涨。五矿发展(600058.SH)累积涨幅36%,电广传媒(000917.SZ)累积涨幅35%,川化股份(000155.SZ)累积涨幅17%,香江控股(600162.SH)累积涨幅22%,远远高于大盘涨幅。
不过,相对于央企重组和整体上市的缓慢推进过程,股市的反应充斥着提前消费的味道。许多个股在大涨后纷纷出来辟谣,仅2月9日这一天就有包括香江控股、五矿发展、澳柯玛在内的7家公司发布澄清公告,称近期并没有整体上市计划。
股市的表现并非空穴来风,它其实孕育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即央企重组和上市的方式已经从分拆上市过渡到整体上市。
中信证券《2007年3-4月份A股投资策略报告》是最早窥见这一历史转折点的券商报告之一,其主题就是“资产注入:股市换装新引擎”,由此引起业内广泛关注。该报告认为当前市场驱动因素的转换来自于产业重组和央企整合所引发的历史机遇,因此对资产注入的分析不应局限于注入概念的个股挖掘,而更应着重理解资产注入与股市运行模式和整体经济变革的内在机理。
“我们认为,资产注入是与股权分置改革同等级别的市场变革,而不仅仅是股市中的一个投资主题。”作为报告的执笔人,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伟庆博士告诉记者,资产注入将在1年至2年内彻底改造中国股市的微观结构。“如果说2006年改变股市的最大因素是股权分置的话,2007年则是资产注入。”他的理由是:第一,管理层政策支持和引导,将促动全面的资产重整浪潮;第二,实体经济中“可注入资产”远大于上市公司资产存量,潜在重整空间巨大;第三,整体的“可注入资产”赢利能力高于上市公司资产,将提升公司未来业绩增长。
那么,到底有多少资产可以注入到上市公司呢?中信的报告给出了这样两组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数字:第一,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约为2420亿元(2005年),仅相当于同期全部中国企业(包括全部上市和非上市公司)赢利总额的11.6%,即使是加上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也仅相当于全部企业赢利的30.5%,这意味着尚有大量的赢利性资产可注入到上市公司中;第二,当前中央直属企业的总资产额和净资产额分别为12.3万亿和5.4万亿,但股票市场中的央企“窗口公司”的总资产额和净资产额分别只有3.2万亿和0.94万亿,非上市的央企控股公司中依然有大量的存量资产可以成为潜在的资产注入来源。
在这样的思路下,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关注机械、汽车、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和石油化工六个板块,皆为央企重点布阵把守行业。
记者注意到,一些证券公司甚至全部罗列出了159家央企及其上市公司,以便及时进行跟踪研究。一个广为传播的消息是:央企整体上市的方案将于今年内出台。53家排名靠前的央企骨干集团将成为整合的主力军,它们不光进行自身资产整合和整体上市,还要担负行业内其他央企整合的重任。因为国资委已明确提出,到2010年,央企数量要重组至80家到100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内总是不断传出航母组合的消息。
让市场更容易接受
央企从分拆上市到整体上市,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本性的变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向记者剖析了这其中的缘由。
他说,过去分拆之所以成为主流,原因是当时国企资产良莠不齐,社会资产庞杂,运行体系陈旧,只能选择“老树发新芽”的方式;同时,当时上市公司与政府部门之间需要有存续公司作为一个隔离层,因为原来各部委主管企业没有出资人的概念,譬如鞍钢上市,当时冶金部就无法作为持股人,只能由存续公司替代。
现在整体上市成为主流,主要是因为:第一,分拆的弊端越来越多,特别是这么多年半身不遂、半新半旧——存续公司是老体制,上市公司是新体制;存续部分没有造血功能,不断从上市部分抽血;第二,存续部分改革的必要越来越强,股权多元化是大方向,而存续公司认为现在注入股市比找战略投资者更容易让市场接受;第三,整体上市比过去更具备条件,过去几年国企赢利状况好转,资产状况经过重组后也得到了改善,同时,资本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加上现在的流动性过剩,正是央企大盘股融入的好时机;第四,国资改革理顺了体制,国资委可以作为上市企业的持股主体。
“现在整体上市是符合大方向的。”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贾小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央企整体上市将力图不留存续。他说,“像宝钢现在存续部分资产已经不到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