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食物供应条件下转基因唐鱼生长状况比较.docxVIP

不同食物供应条件下转基因唐鱼生长状况比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食物供应条件下转基因唐鱼生长状况比较 自1984年朱作燕等人首次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转移鱼以来,研究人员对许多鱼品种进行了研究。转基因鱼具有很多优良的经济性状,但在国内迄今尚无一例作为商品鱼释放到自然水体中进行商品化养殖,其原因之一在于对转基因鱼可能的生态风险的担忧。Muri等提出,自然生态系统中种群生存力与繁殖力是转基因鱼生态风险评价重要的适合度参数,包括:幼鱼生存力、成鱼生存力、性成熟年龄、雌鱼怀卵量、雄鱼受精率和交配优势,该观点提出后,陆续有学者对转基因青鳉(Oryzias latipes)、转基因银大马哈鱼(Onchorhynchus kisutch)和转基因鲤鱼(Cyprinus carpio)等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均表明转基因鱼的生态风险较低。 2003年本实验室简清等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的受精卵,获得了可稳定遗传的红色体色的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简称:转基因唐鱼)新品系,对该品系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遗传传递规律进行研究表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后代中能稳定遗传,分离规律符合孟德尔单显性基因遗传模式,外源基因属于单位点整合;对转基因唐鱼和非转基因唐鱼的形态、生长速度、怀卵量、产卵量及孵化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转基因唐鱼在集群、性选择、耐温限度和窒息点方面的研究表明,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插入和表达对宿主唐鱼的影响不显著,其在生长、繁殖、集群、性选择和抗逆性方面均没有显著优势。但转基因唐鱼在食物缺乏的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与非转基因唐鱼相比是否发生了变化并不清楚。 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同一家系后代中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和非转基因唐鱼幼鱼在不同食物供应量下的生存能力及生长速度进行了分析,探讨转基因唐鱼和非转基因唐鱼幼鱼在不同食物供应量环境下的适合度。 1 材料和方法 1.1 亲鱼的繁殖与培养 转基因唐鱼F0代是经显微注射将斑马鱼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导入唐鱼受精卵获得的。选择F5代雄性杂合子转基因唐鱼和雌性非转基因唐鱼作为亲鱼鱼种,以“一配一”模式,把亲鱼置于玻璃缸配对繁殖,注水深度约15 cm,水中放置水葫芦做鱼巢。观察繁殖缸中亲鱼的活动情况,见其交尾产卵后将受精卵吸出,置于培养皿中培养。待出膜仔鱼能够“平游”后转移到1 000 ml烧杯中喂以源牌B.P.(广东越群海洋生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在出膜后第7天,选择游泳正常、健康的仔鱼约400尾用以实验。 1.2 生物培养箱、实验仪器 规格为30 cm×20 cm×18 cm玻璃缸、1 000 ml烧杯、水银温度计(精确到0.1℃)、培养皿、吸管、解剖镜(Leiza zoom2000)、SPX-430智能型生物培养箱和佳能数码相机(Canon Power Shot-S3IS)等。 1.3 实验方法 1.3.1 养殖容积和水深度 实验在室内完成,室温保持在(22~27)℃,光照周期为14L∶10D,在30 cm×20 cm×18 cm玻璃缸中培育,注水深度约12 cm,养殖容积约为7 200 cm3。实验期间7~14 d的幼鱼投喂源牌B.P.,14~21 d的幼鱼投喂源牌B.P.和丰年虾,21~72 d直接投喂丰年虾。每天投喂3次,投喂时间分别为8:30、13:30、16:30时。实验用水为曝气24 h的自来水,水温(25.0±2.0)℃,每天换水一次,换水1/3~2/3。连续充气,仅在投喂时短暂停气。 1.3.2 唐鱼出膜后投喂实验结果 实验共设3组,分别为饱食组(把源牌B.P.或丰年虾用水稀释放于烧杯,搅匀,然后用滴管逐滴投喂,直到幼鱼由聚集抢食到散开沉入杯底,停止投喂,记下投喂量)、半饥饿组(投喂相同稀释浓度的源牌B.P.或丰年虾,投喂方式同饱食组,投喂量是饱食组的1/2)和饥饿组(投喂相同稀释浓度的源牌B.P.或丰年虾,投喂方式同饱食组,投喂量是饱食组的1/4),实验时间是从唐鱼出膜后第7天到第72天。每组30尾幼鱼,分别设3个重复。 1.3.3 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扩增 对出膜后第72天没有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唐鱼幼鱼剪取鳍条,采用TIANGEN离心柱型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介绍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然后选择能够鉴别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特异性引物Red对其进行特异性扩增(选取表达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作为阳性对照),扩增过程参照文献,鉴别是否有沉默表达个体。引物序列如下:Red-F:5′-GTTCCAGTACGGCTCCAAGGTGT-3′,Red-R:5′-CTACGGAACAGGTGGTGGCGG-3′。 1.4 幼鱼总计数结果 实验过程中每7天统计一次幼鱼的死亡率:死亡率(%)=(初始实验幼鱼总数-计数时幼鱼总数)∕初始实验幼鱼总数×100%。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的单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