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
平顶山二中 宋增宝
[教前思考]
从表面上看很多学生对这首现代诗歌《再别康桥》,都非常熟悉,也比较喜欢,但实际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以往讲解得比较多的是古典诗歌,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赏析还不太熟悉。
我反复地问自己,对诗歌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掌握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还是体验到一种诗情,获得一种美的感受?我觉得后者比较重要,学生一旦进入诗的情境,就会很容易触碰到诗歌的灵魂。可问题是怎样让学生很快地进入诗歌的氛围中呢?既然我们的学生以前学的古典诗歌比较多,那我就还是从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的引申入手吧。
为此我翻阅了大量和徐志摩有关的诗集以及个人经历介绍,最终找到了突破点,原来诗人一直都是徘徊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诗经》所创设的意境氛围里。弄明白了这一点,我在上课时大胆地引入了《再别康桥》与古典诗歌《关雎》与《蒹葭》的比较性阅读赏析,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就学过这两首古诗,所以对这两首诗的氛围与意境都能理解与接受,教师的讲解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对诗人的情感、诗人的理想也基本上把握了。
在以上理解思考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步骤: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加强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2. 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比较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 理解并把握诗人的情感所在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 导语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这一句话里本身就包含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水是生命之源。“水”作为一种原始意象,在人们无数次的感悟中慢慢转化为一种心理积淀。于是踏着湿漉漉的河畔,先民们从最初的《诗经》里走来,用秦地口语唱出了那样直抵人性深处的天然歌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如此的荡气回肠,如此的质朴清新,浓缩了一个民族的原始性情,
《再别康桥》一诗亦如流水一般柔婉清澈,动人的旋律一路流淌而来。
二、朗读
1、全班朗读,注意字音、节奏
2、纠正字音
三、朗读思考:
(一)、全诗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抒发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二)、3、诗歌开头和结尾做到了照应,为什么有些改动呢?轻轻的?悄悄的?
表示心情的变化,轻轻的?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心情轻松、愉快。
悄悄的?回到现实的离别之中,无奈、惆怅。
(三)、从哪些地方看出这种感情?这种感情是直白的抒发出来的呢?还是借助什么表现出来的?(不是直白抒情,而是借助意象抒情: 金柳、青荇、清潭、星辉、彩虹、夏虫等。
四、诗歌具体赏析:
(一)、鉴赏诗歌第二、三节:
1、关于柳树的意义:折柳赠别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歌咏,李白所谓此夜笛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的寓意,便是最为贴切的解释。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折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2、关于青荇的由来:“软泥上的青荇”化用了《诗经·关雎》中的诗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是一首情诗。在西北水乡,水滩上的雎鸠张着翅膀呼朋引伴,长短不一的荇菜随波飘浮。一个青年在这里看中了一个姑娘,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少女,就像长短不齐的荇菜中最悦目的一棵。青年在睡意蒙眬中还在思念她,却没有办法和她接近,于是翻来覆去地度着漫长的黑夜。在《再别康桥》中,康河里的水草随微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在这样的诗情画意里,诗人醉了,“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表达了对康桥像恋人一样的永久、热烈的爱恋,可谓一往情深。
(二)、把二、三节放在一起与《诗经》作整体比较阅读赏析: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再来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同样是清澈的河流,同样是河水的柔波里招摇的绿油油的“荇菜”(“青荇”学名“荇菜”),所谓“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何其相似。诗中同样都出现了一位主人公钟情的理想意中人:“窈窕淑女”和“夕阳中的新娘”,此情此景,被撩拨起的也是同样的情态,在《诗经》那位无名的作者,是“悠哉悠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