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县枣花社枣花党支部出土人物陶瓷研究.docxVIP

新疆和田县枣花社枣花党支部出土人物陶瓷研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和田县枣花社枣花党支部出土人物陶瓷研究 20世纪初,新疆田约特干遗址以出土雕像而闻名。约特干遗址在和田县枣花公社二大队八小队及其附近。在泉水所经过的渠沟里,到处可以见到成堆的陶片和朽骨。 新疆文管会和博物馆曾多次在这里采集文物。有各种人像以及牛、羊、虎、猴、狗等兽形陶片。这些陶片,有的似为模制,大部分都是手工捏制的。人像中有裸体的;有肩扛小罐汲水劳动的;有怀抱琵琶正在演奏的;还有花鬘宝冠、环钏璎珞的。兽形陶片也形态逼真、传神。这些艺术陶片,大都是附在陶器用具上的一种装饰品,有的附在陶器的口沿部分,有的附在器柄上,有的似为陶壶嘴部,有的属于陶器上的铺首。这种陶制人物,小巧玲珑,造型优美。 除了上述附加在陶器上的人物以外,还发现有完整的人头形陶器。1976年,枣花公社二大队八小队的一位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口破陶缸和两个人头形陶器。一个头形是完整的,通高19.4厘米,最宽处6厘米。另一有残,估计大小与之相仿。两件皆用细质红泥模压成形后,再予以细雕刻划,然后烧成。两头皆为胡人像貌,高鼻深目,短胡长须,表情不同;一个和颜悦色,一个庄严肃穆、精神贯注。头上皆盘以粗长的发辫,一个颈下为一牛头。头形中空,上下两端各有一小孔可以穿通。两个头形造型都很生动,为两套模具制成。1979年发现一件陶制的“佛像”,细泥红陶质,仅残存上半身,高5厘米,大目高鼻,满脸微笑,头戴遮耳风帽,身穿毛褐袷袢(新疆民族式长袍),两手抱在胸间,神态颇为优美。 二十多年前,在约特干还发现一件金鸭,是用黄金薄箔压制成两个半片,然后粘合在一起,体积3.6×3.3厘米,可能是一件佩饰品。 在日用器皿上塑造人物以为装饰,这在我国原始社会里,如青海柳湾出土的彩陶上,就有发现。先秦铜器上也常铸人物。陕西省博物馆展出的汉代“望楼”陶器和云南民族地区的唐代铜质贝贮器上,也都有人物装饰。可见这种艺术特点在我国是由来已久的了。约特干的这种陶制人物,还带有希腊艺术的风格,这是因为和田地处丝绸之路的中途重镇,当地居民在固有的文化基础上,善于吸收外来的因素,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这也是历史必然的结果。 这种陶制的人物,在和田县的买力克阿瓦拉遗址,洛甫县的阿克斯匹尔遗址和策勒县丹丹遗址里,都有发现。如买力克阿瓦提遗址的陶窑废墟,就发现有附加在陶器口颈部分的陶人残片。当然,这种陶人残片,是否就是这些窑址里的产品,尚需将来考古发掘进一步证实。而从遗址出土的五铢、剪轮等钱币分析,这种陶人的制作时代,应在东汉晚期到南北朝时代(公元三至六世纪末)。

文档评论(0)

xcwwwww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