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西天山阿吾拉勒山铜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阿珠拉尔山是新疆西天山的重要铜铁成矿带。它北临伊犁河支流喀什河, 南依伊犁河上游的巩乃斯河, 在山体东西长 250 km, 南北宽约 25 km 的狭长范围内, 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二叠系等, 区内有铜铁矿床 (点) 百余处。
1 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
阿吾拉勒山位于西天山造山系中部, 属于阿吾拉勒山晚古生代中晚期裂谷构造区, 是石炭-二迭纪的一条火山活动带, 经历了较复杂的火山活动演化过程, 地质构造非常复杂。石炭纪的火山杂岩体以碱性、钙碱性玄武系列为主, 多属岛弧钙碱性岩石, 次为大洋拉斑玄武岩类岩石, 二叠纪的陆相火山岩具双模式特征, 不断更替、迁移的火山活动形成了大量的火山机构。
成矿主导因素与火山作用关系密切, 在石炭纪-二叠纪火山活动多以裂隙式、中心式形式出现, 矿床直接受火山盆地、火山断陷盆地内的火山穹隆、火山洼地、火山机构的制约。矿种以铜、铜银、铁铜为主。其矿床类型具有系列演化的配套特征, 由火山-沉积型连续过渡。围岩多为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层凝灰岩。铁铜矿与细碧角斑岩系和碧玉-重晶石有关, 陆相双峰式火山岩与铜 (银) 矿紧密相伴。
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石炭系中、上统和二叠系, 岩石类型复杂, 海陆相兼备, 以高碱富钠为特征, 是区内主要的铜、铁 (铜) 矿含矿层位。中上石炭统分布于阿吾拉勒山的南北两侧, 组成巩乃斯复向斜两翼, 岩性为海相一海陆交互相中酸性火山岩系。二叠系分布广泛, 为一套陆相火山-碎屑岩建造, 从下往上由乌朗组 (P1w) 、塔尔德套组 (P2t) 、晓山萨依组 (P2x) 、克孜勒巴斯陶组 (P2k) 、塔姆其萨依组 (P2t) 和巴斯尔干组 (P2b) 组成, 是以湖泊相、河流相的沉积和陆相火山喷发为特点。主要出露在阿吾拉勒山的中部, 组成巩乃斯复向斜核部, 是阿吾拉勒地区铜矿化的容矿主岩。由东向西火山活动时代不断更新, 古地理环境由海相渐变为陆相。铁木里克以东早、中石炭世火山活动为海相火山岩, 以西主要是二迭纪陆相火山岩, 这些火山活动与铜铁的成矿关系密切。
侵入岩多为一些浅成-超浅成相的小侵入岩及岩脉, 以华力西晚期为主, 可分为三个侵入期次, 除中段未见第三侵入次的岩体外其它地段三个侵入次的岩体均有发育。华力西中期侵入岩仅限于西段, 铜含量在石英钠长斑岩、辉石闪长岩及斜长花岗斑岩中增高, 其它岩类均低, 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又较中期侵入岩铜含量高, 因此, 华力西晚期中-中酸性侵入岩对铜矿形成有利。
地球化学分区:区域化探资料成果显示西段以Cu、Ag、Au、As、Zn、Sr等元素组合为特征, 为Cu、Ag地球化学子区, 综合异常范围比较大, 与局部磁异常范围和形态基本吻合。该区铜矿化普遍, 主要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和砂砾岩有关, 以中-低温热液型为主, 元素组合较单一, 但前缘元素不甚发育;东段为Fe、Cu、As、Sb地球化学子区, 为Cu、Ag、Sb、Hg、As、Au、Bi、W、Pb、Ba元素组合。异常规模较大, 强度高, 元素组合复杂, 远程元素 (Ag、Hg、Sb、Ba) , 中程元素 (Pb、Zn、Ag) 和近程元素 (Cu) 等均发育。以预须开普台铁 (铜) 矿床为代表, 铁矿体已达中型规模, 某些钻孔见含铜黄铁矿体厚达十多米。
2 分布特征
2.1 基性火山岩型
西段矿产以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铜、铜 (银) 矿为主, 铜矿化面广、点多, 是西天山铜矿点密度最高的地区。成矿主要与早二迭世一套由中、基性和酸性火山岩呈互层产出的陆相韵律式火山岩系及其相伴产出的华力西晚期次火山岩体有关。铜矿一般受制于古火山机构、喷发旋回, 体现出火山建造控矿和层位控矿特征。该区域上有3个含矿层位:① 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由火山岩、火山熔岩向火山碎屑岩转换, 即由海陆交互相环境向陆相沉积环境转变而沉积的一组铜矿, 如克孜克藏-克斯布拉克、黑山头-木斯等铜矿;② 下二叠统乌郎群-塔尔得套组:岩性由中酸性火山岩向基性火山岩转变, 主要是群吉、托斯巴、克牙克特铜矿, 形成火山沉积型-次火山岩型矿床;③ 上二叠统陆相火山岩内, 由角砾岩、集块岩构成的克孜勒巴斯陶组向以流纹岩、玄武玢岩组成的塔姆其萨依组转换, 产有穷布拉克铜矿。目前已知规模较大的是群吉铜矿床、穷布拉克铜矿床 (已控制储量小型, 具中-大型远景) 、木斯早特铜矿床、黑山头铜矿床等。它们都产于二叠纪火山岩-次火山岩分布区。
矿床类型主要有:
⑴ 陆相次火山-热液型 (或称斑岩型) :与华力西晚期侵入的次火山岩 (斑岩) 有关, 矿化产于酸性或基性侵入岩 (脉) 内外接触带或断裂破碎带中。根据其容矿岩石可分为二类:一类为闪长岩、辉长石-辉绿岩型, 如克孜库拉和克亚克等矿床 (点) ;另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