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大同殿建置朝堂考
朱景轩是唐朝的著名画作,他在《唐诗名画志》中描述了吴道子和李思勋不同风格的山水画法。
又明皇天宝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时有李思训将军,山水擅名,帝亦宣于大同殿图,累月方毕。明皇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
这段话十分鲜明地体现出了吴道子与李思训山水画法的不同,它也是研究唐代山水画的的重要史料。不过,早有学者发现李思训卒于开元六年(747年,下同),到天宝年间时,他早已辞世,又怎可能在大同殿作画?至于李吴风格不同,则更是论说纷纭。笔者认为:在展开探讨这些山水画之前,应对于这些绘画的载体——大同殿进行研究分析。而大同殿的性质,对于探讨相关绘画的内容、功能及创作年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同殿位于唐长安城“南内”兴庆宫内。兴庆宫位于长安城东部,原名隆庆坊,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唐睿宗还是藩王时,赐隆庆坊为其五王子宅,玄宗才开始居住。玄宗继位后,改为兴庆坊。开元二年(714),将此坊改建为宫殿,因坊名改为“兴庆宫”。开元十四年(726),兴庆宫扩建,向东、北面扩展,“取永嘉、盛业坊之半增广之,谓之‘南内’,置朝堂。”开元十六年正月,兴庆宫建成,玄宗开始居住、御朝。开元二十年(732),毁东市东北角及道政坊西北角,扩建花萼相辉楼前广场,并修筑通往芙蓉园的夹城通道。
兴庆宫正门西向,称“兴庆门”,在宫殿西南角,有一组似曲尺形高楼,其西向的,为“花萼相辉楼”,南向的,为“勤政务本楼”,楼为开元八年建。在勤政务本楼之北,龙池东侧为大同门,其内即大同殿。关于大同殿位置,宋人吕大防曾刻《长安城图》,近代其残石已有出土,其中兴庆宫部分尚保存完好,可作参考(图1)。上世纪中叶,考古工作者在兴庆宫旧址进行了发掘,初步了解了“勤政务本楼”等处的位置面貌。今日之“大同殿”应位于西安市兴庆宫公园内“勤政务本楼”遗址北侧。
关于大同殿的始建年代,文献中缺乏相应记载。不过,通过相邻建筑年份的考察,可以大致推测其建设时间。大同殿南侧的“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始建于开元八年,开元十四年兴庆宫向东扩展,取盛业坊部分扩建,兴建朝堂,十六年完成建设。这些楼宇都位于兴庆宫东侧,均兴建于这一期间内,因而,大同殿建设时间也应相去不远。
与兴庆宫其它宫殿不同,大同殿“殿前左右有钟楼、鼓楼”。钟鼓楼之制,在佛寺内十分常见,在道观内也有设置。长安亲仁坊回元观,本安禄山旧宅,后改为道观,1986年曾出土柳公权书《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碑,可见该观内有钟楼。此外,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景云钟”,铸于景云二年(711),原悬挂于景龙观钟楼上,同样为道观用钟证据。皇宫宫殿设有钟鼓楼的,见于“西内”太极宫太极殿。殿“东隅有鼓楼,西隅有钟楼,贞观四年置(630)”。太极殿相当于古之“中朝”,“朔望视朝则登此殿”,在朝廷礼仪中有重要作用。与前者相比,大同殿设置钟鼓楼功用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探讨。
开元十七年四月(729),蜀州新津县新兴尼寺佛殿殿柱上,发现自然隐起木纹,呈现出太上老君像,“当顶上有华盖,足下前后各有云叶天花”,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张敬忠上奏,玄宗敕命将像柱取入京,置放于大同殿供养。这是大同殿首次见诸于史籍。
开元二十九年闰四月(741),唐玄宗梦玄元皇帝(老子)降临,告诉他:“吾是汝远祖,吾之形像可三尺余,今在京城西南一百余里,时人都不知年代之数。汝但遣人寻求,吾自应见。汝当庆流万叶,享祚无穷。吾自度其时,今合与汝兴庆中相见,汝亦当有大庆”。玄宗即遣使求访,在盩厔楼观山谷间,果得老君玉像,高三尺余。迎到长安,就置放于兴庆宫大同殿供养。其后,又命有司图画老君真容,分布于天下道观。
天宝七载二月(748),在大同殿修功德处,有“玉芝”两茎生于柱础上。五月,玄宗御兴庆殿,授册尊号曰“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
天宝七载三月,玄宗在大同殿接受道教茅山宗至高经典——东晋杨羲、许谧、许翙手书《上清经箓》,并遥礼度师李含光,赐其号为“玄静先生”,并赐法衣一袭。
天宝八载六月,大同殿又产玉芝一茎。其后,玄宗亲谒太清宫,册圣祖玄元皇帝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并对唐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五帝,皆加“大圣皇帝”之字。群臣上玄宗皇帝尊号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丁卯,玄宗御含元殿受册,大赦天下。王维对此曾赋诗一首:
天宝十载六月,钟楼钟自鸣,三度响六十下,中书门下有贺表。
除上述记载,还有一些事件与大同殿有关:
道士吴筠,天宝初,召至京师,玄宗遣使召见大同殿,与语甚悦,敕待诏翰林,献《玄纲》三篇。
《新唐书·高力士传》载,帝斋大同殿,力士侍,帝曰:“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