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银屑病80例临床病理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常型银屑病80例临床病理分析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通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类型。根据临床特征和病理变化, 本病诊断不难。为探讨寻常型银屑病 (Psoriasis Vulgaris PV) 临床与病理的变化关系, 我们对临床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PV的80份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切片及有关的临床资料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患者临床特点分析pasi评分 2002年9月~2005年1月期间在湘雅三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或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 均经临床结合病理确诊。其中男56例, 女24例。男女之比为2.3∶1。年龄8~77岁, 平均37.8岁。病程1周~30年, 平均5.7年。皮损部位:全身泛发34例, 单纯头部9例, 单纯躯干部20例, 单纯四肢17例。取材部位:头皮9例, 腰背部33例, 上肢伸侧16例, 小腿伸侧13例, 大腿9例。临床分析:进行期37例, 其中点滴状银屑病12例, 斑块状银屑病25例;稳定期32例;消退期11例。PASI评分3.0~39.2, 平均12.33±9.39。对80例患者的皮损进行皮肤活组织检查, 标本用10%甲醛溶液固定, 石蜡包埋, 常规制片, HE染色, 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 2 kogoj海浓度电泳病例主要表现为 80例寻常型银屑病中, 病理诊断“寻常型银屑病”者32例, 32张切片中均可见以下5种变化: (1) 表皮突规则性下延, 呈银屑病样增生; (2) 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 (3) 真皮乳头上方棘层变薄; (4) 颗粒层减少或消失; (5) 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其中在25张切片 (78.13%) 中可见到程度不同的角化不全;11张切片 (34.38%) 中可见Kogoj海绵状脓疱;17张 (53.13%) 切片中可见到Munro微脓肿。 诊断“寻常型银屑病可能性大”或“可疑寻常型银屑病”者21例, 主要表现为:角化过度伴程度不同的角化不全, 表皮增生肥厚, 表皮突规则或不规则下延, 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 管周单一核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在表皮内见到散在的中性粒细胞, 但未见kogoj海绵状脓疱和Munro微脓肿。 诊断为“慢性皮炎改变”者27例, 主要表现为:角化过度, 伴或不伴角化不全, 表皮不规则增生肥厚, 真皮浅层血管扩张, 管周单一核细胞浸润。 3 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临床分期与病理诊断的关系, 见表1。临床分期与部分病理改变的关系, 见表2。 4 进行期滴定型pv的临床以见表1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皮肤病学诊断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但一般认为, 多数炎症性皮肤病, 如银屑病、玫瑰糠疹等, 不具有特征性组织象, 常不能直接下诊断, 仅有参考或除外其他诊断的价值。PV皮损组织病理学的基本特点是: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迂曲, 达到顶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单一核细胞浸润;表皮棘层肥厚, 表皮突规则下延 (表皮银屑病样增生) ;真皮乳头上方表皮变薄;角化不全及颗粒层减少或消失。但以上表现均非银屑病特异性改变。本研究80例PV中, 17例 (21.25%) 中可见有典型的Munro微脓肿;11例 (13.75%) 中可见有典型的Kogoj海绵样脓疱。出现Munro微脓肿和Kogoj海绵样脓疱以进行期皮损最为多见。虽然Munro微脓肿及Kogoj海绵样脓疱的出现具有相当的诊断意义, 但并非是诊断银屑病所必备的改变。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真皮浅丛血管扩张, 表明其为贯穿银屑病发展过程中病理上的始终存在的变化。但这并非银屑病所特有, 在其他炎症性皮肤病中也常常见到。从表1中可以看出, 83.33%的进行期点滴型PV组织学上诊断或可疑PV, 而相应恢复期PV只有45.45%。这说明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皮损发生变化, 其病理改变亦相应发生变化。倪晓等的研究发现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使59.8%的临床不典型银屑病得到明确的诊断, 可见银屑病损害积极送检的必要性。而本研究80例PV临床表现均具有典型皮损改变或明确的病史, 但组织学上诊断PV 40.00%, 可疑PV26.25%, 诊断慢性皮炎33.75%。可见PV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又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以免漏诊。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