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针灸甲乙经》选
第一节
皇甫谧的针灸学术思想
《针灸甲乙经》为西晋皇甫谧编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在针灸学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晚年自号玄晏先生。西晋安定郡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卒于晋太康三年(282年)。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医学家。中年患风痹,乃钻研医学,于魏甘露年间(256—259年)编撰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乙经》《甲乙经》《甲乙》。其内容主要取材于《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三部”即就此而言。至于“甲乙”二字之义,原书未予说明,有学者据《隋书·经籍志》载该书为“十卷”,《外台秘要》引《针灸甲乙经》之文所注卷数多以十天干名之等,认为“甲乙”可能表示撰次。
《针灸甲乙经》是皇甫谧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著作中有关针灸的内容按类重新编排,“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成为继《黄帝内经》《难经》之后在医学基础理论和针灸治疗方面具有总结作用的主要医学著作。该书系统整理了晋以前的针灸医学理论,在腧穴理论、针灸治疗方面贡献尤为突出,对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其后许多医著的针灸内容多取材于该书,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针灸大成》《针灸集成》等。同时,它对国外针灸医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针灸甲乙经》现存版本皆为12卷,共128篇。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1~6卷为中医基本理论和针灸基础知识;7~12卷为临床治疗部分,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腧穴主治和针灸治疗。该书的针灸学术思想主要包括:
一、遵经据典,整理腧穴理论
《针灸甲乙经》将《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与《灵枢》《素问》合而为一,足见其对腧穴理论的重视。该书汇集了大量晋以前的用穴经验,共记载腧穴349个(其中单穴49个,双穴300个),围绕349穴的名称、别名、部位、取法、何经所会、何经脉气所发进行论述,在特定穴理论方面,首载郄穴理论,并发展了五输穴、俞穴、募穴理论。在腧穴的排列方法上,将全身腧穴按头面、颈、躯干、手足的部位来排列记述,总体以四肢穴分经、头面躯干穴分部为线索分为两大类,直观地突显出腧穴主治的部位特点,体现了经脉循行对腧穴主治规律的影响。
二、针灸并重,规范刺灸操作
《针灸甲乙经》突破《灵枢·经水》按经脉论述针刺深浅、留针时间的局限,按穴论述每个腧穴的针刺深度、留针时间以及艾灸壮数,并详述相关腧穴的针灸禁忌以及误刺、误灸某些腧穴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全书载神庭、乳中等针刺禁忌穴24个,艾灸禁忌穴25个。皇甫谧论述的腧穴针灸刺激量以及针灸禁忌对于规范针灸操作、保证针灸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灸甲乙经》还记载了艾灸后加用温熨以促使发灸疮的方法,对后世医家强调“用灸必发灸疮”的艾灸思想影响很大。
三、辨证取穴,丰富针灸处方
《针灸甲乙经》的临床治疗部分占全书近一半的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与针灸治疗直接相关的腧穴内容,除汇集了大量腧穴主治作用以外,还有部分针灸治疗处方,充分反映了晋以前针灸治疗各科疾病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该书7~12卷以病证为纲,论述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取穴组方,部分疾病的治疗先列治病主穴,后列对症配穴。《针灸甲乙经》为后世针灸临床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针灸甲乙经》继承了哪些古典医著的学术思想?其对针灸学术有哪些重要贡献?
第二节
《针灸甲乙经》文选
阴受病发痹第一下 ★
本篇主要论述痹证的针灸治疗。该病由寒湿等阴邪侵袭引起气血闭阻所致,病痛主要在身半以下,故以“阴受病发痹”名篇。
【原文】
足不仁,刺風府。
腰已下至足凊不仁 [1] ,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
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
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 [2] ,三陽絡主之。
骨痹煩滿,商丘主之。
足下熱,痛不能久坐 [3] ,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
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足大指搏傷,下車挃 [4] 地,通背 [5] 指端傷,爲筋痹,解溪主之。
痹,脛腫,足跗不收 [6] ,跟痛,巨虛下廉主之。
脛痛,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條口主之。
脛苕苕 [7] (一本作苦)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
膝寒痹不仁,不可屈伸 [8] ,髀關主之。
膚痛痿痹,外丘主之。
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陽關主之。
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陽陵泉主之。
寒氣在分肉間,痛上下,痹不仁,中瀆主之。
髀樞中痛,不可舉,以毫針寒而留之,以月生死爲痏數 [9] ,立已,長針亦可。
腰脅相引痛急 [10] ,髀筋瘈,脛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環跳主之。
風寒從足小指起,脉痹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